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互动>在线访谈
全面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访鄂尔多斯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刘洪兴

发布时间:2018-08-31 10:54:00      作者:刘洪兴      来源: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鄂尔多斯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刘洪兴,刘主任,欢迎您! 

  刘洪兴: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够通过在线访谈平台与大家交流。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扶贫富民成效显著,国民旅游休闲生活更加精彩,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201610月,鄂尔多斯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两年来鄂尔多斯市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 

  刘洪兴:第一,党政高位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将旅游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20159月国家旅游局启动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旨在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推动旅游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201610月,鄂尔多斯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同年底高规格召开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印发《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意见》,连续两年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和完成时限。成立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近几年的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旅游业发展进行重点安排,强调要不断加快旅游业改革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第二,创新体制机制正式组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强化对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建设、市场治理等工作的统筹协调。按照“1+3”模式,积极构建旅游综合治理体制,组建了市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和市旅游警察支队,重点旗区组建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和工商旅游分局。市委连续3年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纳入市对部门、旗区实绩考核中。第三,完善政策支持。市政府连续三年出台支持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优化产品体系、开展宣传营销、完善公共服务、加大品牌创建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六个方面进行重点支持,市本级累计兑付旅游发展资金2亿元。市政府制定出台《鄂尔多斯市“一带一路”等产业子基金设立方案》,将文化旅游列为全市转型发展8个子基金之一,设立了5亿元发展基金,并成立市转型发展投资公司进行运营。同时,积极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出台《关于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对旅游企业投融资支持。第四,强化规划引领。《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旅游业确定为全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先锋产业和支柱产业。组织编制了《鄂尔多斯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品牌线路、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个专项规划。2016年以来相继编制了《旅游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沿黄河、无定河流域乡村旅游三年提升规划》《旅游厕所规划》《红色旅游线路专项规划》等一批旅游产业发展相关规划。发改、国土、城建等部门在相关规划内进一步优化了城市旅游功能,同时,文化、体育、卫生、金融、环保部门在编制重大规划和实施重大项目时,征求旅游部门意见,在“多规合一”方面实现有效衔接。 

  主持人:近两年来,鄂尔多斯市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洪兴第一,按照“补短板、促提升”的思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厕所革命决策部署。周密安排,制定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编制了《全市旅游厕所建设专项规划(2017-2020)》,将旅游厕所建设作为A级景区评定、乡村旅游示范村(户)申报、资金项目评审的重要指标,并组织开展厕所革命培训、调度验收、厕所公益宣传等活动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新改建旅游厕所584座,总投资1.5亿元,安排市级专项奖补资金1549万元,其中A级旅游厕所193座,新改建家庭卫生间35座,5A级景区家庭卫生间实现全覆盖率、4A级景区覆盖率达到48%,连续两年被评为“厕所革命”先进市荣誉称号,20175月在全国第四次厕所革命推进大会上,鄂尔多斯市旅发委荣获全国厕所革命·综合推进先进单位奖。二是优化旅游交通网络。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232公里,呼包鄂动车开通。全市新建旅游专线12条,高等级公路、省县道至A级旅游景区断头路全部打通,市域道路、景区公路畅通无阻,开通了中心城区至成陵、响沙湾、鄂尔多斯草原、蒙古源流、康镇等重点景区的旅游公交。鄂尔多斯机场成为华北地区首个4E级支线机场和国际航空口岸,国内外航线不断扩展,通航城市达54个,2017年,鄂尔多斯机场旅客吞吐量为210.6万人次,同比增长23.4%。旅游驿站、汽车露营地旅游风景道、绿道和骑行道等特色旅游交通加快推进,形成了“快旅慢游”交通体系。三是完善配套服务体系。设立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按照国家一级标准,建设集旅游咨询、形象展示、互动体验、旅游超市、智慧旅游、应急救援、市场监督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游客集散中心。各旗区在镇区或主要景区合理设置旅游集散、旅游咨询服务点,同时不断强化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处的旅游咨询功能。在全市主要交通干道和游客集散地设立、更新完善旅游标识标牌407个,规范完善了旅游引导标识系统。 

  第二,深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战略。 

  一是全市强化旅游项目建设。市旅发委对在建项目每月调度一次,全市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定期召开,听取重点旅游项目进展情况。2016年、2017年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5亿元,5A级景区成陵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进行了提档升级,鄂尔多斯草原景区古如歌体验项目、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天狼峪和海洋馆、蒙古源流、黄河大峡谷、康巴什区康镇等一批亮点项目投入运营,并培育了一批旅游综合体、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康养旅游等新业态项目。二是提升要素供给。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旅游要素品质。创品牌景区,2016年以来,万家惠欢乐世界游乐园、蒙古源流旅游区等6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 级旅游区,城川延安民族学院纪念馆、博源生态旅游景区等7个景区被新评定为国家3A旅游景区。七星湖、响沙湾、鄂尔多斯草原等景区的度假酒店和皇冠假日、乌兰国际等中心城区的星级酒店吸引了中高端消费游客。新建东胜区羊绒一条街,康巴什区乐康吧、BOXPARK等一批商业街区,丰富了旅游业态。三是创新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开发新项目、新产品和新业态,实现旅游产品供给从单一向多元转变。“旅游+”各类新业态初具规模,有效拓展了旅游发展空间。 

  第三,坚持政府、企业、社会联动,运用专业化手段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全力提升鄂尔多斯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整合营销资源。根据旅游市场最新动态,与国内知名专业机构合作,制定旅游宣传营销工作方案,通过品牌建设、广告传播、公关活动、产品创新、合作拓展等措施,进行专业化营销,先后与川旅集团、首旅集团、陕旅集团和途牛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圳华侨城、中青旅、北京易游天下、同程旅游和驴妈妈等旅行社在市设立了分公司、参与项目开发。连续3年设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发挥旅游企业提高客源数量的作用,鼓励开拓客源市场。加快开拓入境游,加强与俄蒙地区旅游合作交流,组织参加了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组织举办首届“北方之路”航旅论坛,鄂尔多斯国际机场航线向北延伸至伊尔库茨克、莫斯科、叶卡捷琳堡、乌兰巴托等城市二是拓展营销内容。以节造势、以节促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组织举办或承办了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国际创意文化大会、等多项大型活动,文化、体育、商贸活动与旅游活动深度融合。春季花卉主题旅游活动,夏季那达慕、自驾活动,秋季田园风光旅游活动,冬季“冰雪+”旅游等四季系列主题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全市形成了1个大型国际性活动+百余个地区特色旅游节庆活动的“1+N”产品体系,有机整合了资源,带动了人气商气,扩大了影响,旅游节庆活动拓展为目的地宣传推介的重要内容。三是塑造品牌形象。为提升和凝炼城市旅游品牌,组织开展了城市旅游形象广告语和“讲鄂尔多斯旅游好故事”社会公开征集活动。建立了鄂尔多斯旅游宣传图片库、视频库和文字库,收录了1460幅旅游美图、45个共130分钟的旅游视频。制作“四个一”宣传品(一册,游遍鄂尔多斯旅游手册、自驾游手册等;一书,鄂尔多斯特色小吃汇编、导游词精选等,一片,含鄂尔多斯旅游宣传片、风光片、纪录片等;一图,鄂尔多斯旅游手绘地图、旅游交通图等),形成了种类丰富、特色突出的宣传品体系。四是创新营销方式。每年赴成都、深圳、南京等重点客源市场、通航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多次走进榆林、包头、呼和浩特等周边城市,举办专题推介和消夏路演推介集中推广活动,在西安大唐西市举办了2018全域旅游蒙陕区域营销推介系列活动;赴北京、广州、新加坡、俄罗斯等地参加国内外大型旅游展览会。邀请全国近百家旅行社、俱乐部和新闻媒体,举办旅游推介踩线活动。与市广播电视台等合作,组织举办大型旅游主题采访活动。与同程网合作,在其南京、上海、杭州的实体店设立了30个线下体验店,进行集中宣传,并在官网进行线上同步推广。 

  第四,以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为重点,完善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软环境”,积极塑造“满意鄂尔多斯”服务品牌。 

  一是实施旅游标准化。制定《鄂尔多斯市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在交通干道、主要公共场所、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娱乐购物场所等涉旅场所深入推行标准化,东胜区成功创建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推广创标经验,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编制了旅游标准化规划和具体工作方案。制定行业标准《沙漠旅游度假区服务质量导则》,为全国沙漠旅游度假产品和服务企业提供管理服务提升的参照和依据。二是推进旅游信息化。加强线上服务平台建设。与携程、途牛等知名在线旅游企业合作,在其官网设置旗舰店。整合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APP、头条号、企鹅号等线上资源,增设精品旅游线路、鄂尔多斯自驾游、主要景区360度全景漫游等功能。完善线下旅游信息查询服务,在中心城区设置旅游触摸屏30多个。旅游景区已全部实现WIFI全覆盖。目前,正在开发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涵盖一个数据中心和服务、管理、营销三大平台,投入使用后将极大提高智慧旅游水平。三是志愿服务常态化。鄂尔多斯市组建了由学生、导游、景区工作人员等组成的500多人的旅游志愿者服务队,在重点旅游景区和游客集散中心等地设立10个咨询服务站,全方位展示热情友善、文明和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积极营造“人人都是鄂尔多斯导游、个个都是鄂尔多斯形象”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和规范服务的引导工作,在鄂尔多斯市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迎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展示了良好形象。 

  第五,做强监管,规范市场。建立旅游全过程综合监管机制,及时处理旅游投诉,深入开展文明旅游,全面提升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和依法治旅水平。 

  一是强化市场综合监管。旅游与公安、交管、食药、城管、卫计、质监等十余个涉旅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围绕安全监管、市场专项整治、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和景区及饭店复核等,开展常态会联合执法检查。同时,加强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等周边地区的合作,联合开展跨地区执法检查。景点景区加强了最大承载量警示,加大了出游安全风险提示。全市形成了“共建共治共管”的旅游市场综合管理工作新局面。二是提升执法和投诉处置水平。采取以训代培、以案释法的形式,组织开展旅游执法集中培训,每年对旅游行政执法一线人员和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等进行轮训,有效提升执法技能和水平。设立24小时旅游投诉热线,通过12301投诉平台、市长热线、信访信息系统等平台,受理并妥善处置旅游投诉。近几年,未出现重大旅游投诉问题。三是推进文明旅游建设。将文明旅游作为提升全市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在全市开展文明服务行业、文明服务企业和文明服务岗位创建活动,先后组织“文明旅游伴我行”、“带上文明出行”等各类公益活动20多次。由国家旅游局主办的“美丽公约”蓝丝带文明旅游公益行动连续两年在我市举办。市广播电视台开设《最美导游带你游鄂尔多斯》栏目,在出租车车载LED屏循环播放消费维权和文明旅游宣传语,制作发放文明旅游宣传资料5万份。我市文明旅游工作在2017年全区文明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第六,做大影响,共建共享。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理念,实现旅游环境全域化、参与全民化,营造旅游发展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推进环境整治。实施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三季见花、四季常绿”的花园城市,在康巴什区和东胜区利用高层建筑群打造了城市灯光秀,成为城市发展和旅游的又一张新名片。加强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等保护,东胜区罕台镇、鄂托克前旗城川镇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开展旅游景区内外和主要旅游线路沿线风貌集中整治,在乡村旅游示范村实行了“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和垃圾污水无害化、生态化处理,全面优化旅游环境。二是促进创业就业。大力推进“人才兴旅”,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全市“人才鄂尔多斯”发展战略中,编制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鄂尔多斯旅游智库,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智力保障。《鄂尔多斯市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经营管理人才引育工程》入选内蒙古自治区人才项目引领支持计划。与北京联合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建立了合作机制,强化旅游管理人才培训,组织举办6期行业培训班和第九届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2017鄂尔多斯导游员(讲解员)文明服务技能大赛。组织全市旅游企业赴区内高校组织专场招聘,搭建平台,帮助选聘人才。三是推动旅游扶贫。充分利用风光、民族文化和现代农牧业产业基础,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点工程、富民工程、扶贫工程加以推进。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用于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连续两年成功举办鄂尔多斯美丽乡村旅游节,推动乡村旅游品牌营销。培育了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3个自治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49家市级以上乡村旅游接待户,39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向沿河、沿线、环重点城镇和景区集聚,国家、自治区、市、旗、乡镇五级示范引领,片区、示范旗(区)、示范村、示范户四级梯次发展,形成了“集聚带动、龙头引领、梯次发展”的乡村旅游格局四是营造社会氛围。开展常态化社会宣传,在公交车车体、机场大巴车体和出租车LED屏、城区楼宇、高速路擎天柱、市电视台上等投放鄂尔多斯全域旅游宣传广告,鄂尔多斯经济服务频道推出系列民俗旅游栏目《鄂尔多斯之旅》,每月2期播报全域旅游发展动态。利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和“5.19”中国旅游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惠民主题活动,与各大旅游企业联动推出多项惠民举措,发放惠民一卡通,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扩大了鄂尔多斯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主持人:今后鄂尔多斯市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刘洪兴:围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本次自查契机,鄂尔多斯市将进一步加强创建力度、细化工作措施、抓好任务落实,加快推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步伐,大力发展优质旅游,努力建设高品质旅游城市。 

  一是继续抓好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用,定期会商解决旅游业发展相关的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等重点工作,形成共建合力。继续完善“1+3”综合管理机制,优化政策措施,加强工作调度、督查和考核,进一步加强市旗和部门联动,促进全社会共创、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发展。二是继续抓好融合发展。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旅游+”优势,推动旅游业与多产业深度融合,继续推动由单一旅游品牌向多元旅游品牌迈进,由观光游览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产品升级。大力推进“四季游、全域游、全时游”,开发旅游新业态产品,打造品质景区、特色街区和精品酒店等,不断提升旅游产业要素供给水平三是继续抓好市场培育。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放管服”各项改革要求,政府继续发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职能,继续壮大市场主体,加大龙头、优质旅游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精准化宣传营销,加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客源地的宣传,有针对性加强淡季和入境旅游市场宣传推介,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创新宣传方式,提升鄂尔多斯旅游品牌影响力。四是继续抓好服务提升。按照打造高品质旅游城市的目标,抓好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贯彻实施。围绕塑造“满意鄂尔多斯”旅游服务品牌,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加快成立全市旅游集散中心、导游服务中心,打造智慧旅游平台,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贯彻落实国家旅游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新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厕所质量、管理服务、科技应用和如厕文明。完善公安、工商、食药、旅游、物价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鄂尔多斯旅游业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动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是我们当代旅游人的光荣使命。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脚踏实地,尽心竭力,锐意进取,奋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为把鄂尔多斯打造成为国际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而不懈努力。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主任做客在线访谈,也感谢广大网友的收看。就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鄂尔多斯市旅游迈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本期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