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公开>教育领域>发展规划
鄂托克前旗第二小学:金手指“非遗”课程 助力“双减”提质升温
发布时间:2022-10-28 16:43:32      作者:薛金丽      来源:鄂托克前旗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坚定文化自信。鄂托克前旗第二小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与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相结合,构建起金手指“非遗”校本课程,探索“双减”背景下美育教育新路径。

一、挖掘“非遗”文化资源为“双减”增色添彩

借着“双减”政策的东风,鄂托克前旗第二小学凝聚校内外教师力量,发挥一线有特长教师的优势,组成以美术教师为主体的“非遗”课程研究团队,对美术校本课程进行深入的整合和研发,筛选出适合学校开设的“非遗”项目,拓展美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开发“非遗”特色校本课程,逐步实现“非遗”课程与课后服务、其他学科的大融合,让学生在学习“非遗”知识的同时,亲自动手体验“非遗”技艺,在互动实践中深刻理解感悟璀璨的“非遗”文化,为推进“双减”工作增色添彩。

二、构建金手指“非遗”课程为“双减”提质升温

为了让“非遗”校本课程融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也为了便于操作,老师们各尽所能,结合美术课程新课标和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研究商定“非遗”课程的范围,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学习制作技艺、感受文化魅力等方式,逐步构建起鄂托克前旗第二小学“金手指”“非遗”特色课程模式,进一步丰富“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开设“非遗”特色课程拓宽“双减”新路径

目前,已开设“掐丝珐琅画”“剪纸“”脸谱”“拓印”“书法”“毛线编织”等6个“非遗”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对“非遗”课程进行“菜单式”选择,教师在课后社团服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让“非遗”课程开展的扎实有效。

“非遗”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鄂托克前旗第二小学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研究开发出高质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非遗”校本课程,满足同学们多样化的学习的需求,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纵深发展,确保“双减”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