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拔节孕穗期”,而思政课正是“拔节孕穗期”的关键营养,浇花浇心,育人育心,是学生人生中的“关键课程”。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回归课堂主阵地,无疑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提质增效的良好契机。
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是推动“双减”落地的关键。
为此,乌审旗各中小学政治学科组适时而动,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学习的同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教研活动、课堂教学、课后拓展、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道德与法治的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乌审旗各中小学树立全方位育人观念,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的全过程。
一是拓展课程载体,“五育”并举,构建大德育体系。各学校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把思政元素涵盖到体育课、劳动课、美术课以及其他文化课程中,全方位、持续性培养学生对善恶、美丑、荣辱等的判断能力,提升其“真善美”品质。二是拓展校园文化载体,多管齐下,创建健康的校园氛围。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应发挥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精神引领作用。各学校利用校园电子屏、校园文化宣传橱窗、校园标语等媒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史教育、新时代好少年等;建立班级图书角,利用阅览课、班会课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阅读氛围和阅读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课间广播、升旗仪式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里实现心灵的升华。三是丰富课后服务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校以“双减”为契机,变被动为主动,以更完善的配套政策、更专业的教学规划优化校内资源供给,打造丰富、多元、灵活、有趣的课后服务课程。在课后服务时间,有的学生在球场上挥汗如雨,有的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着美好的未来……
三、强化实践,丰富“双减”政策下的思政教育形式,为中小学教育提质增效注入新活力。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有了更多空余时间,乌审旗各学校根据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乌审旗图克小学利用传统节日的时间节点,开展了“端午粽”实践活动;乌审旗查汗淖尔学校开展“绿色低碳节能先行拥抱自然文明有我”徒步研学暨户外烹饪实践活动……在减负的同时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和童年的幸福。
“双减”是给孩子的沉重负担做减法,更是给中国的未来做加法。在“双减”背景下,乌审教育工作者应该实现课堂教育与课后教育的有效衔接,充分践行“双减”之路,拓展学生减负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