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杏花烂漫,草色生香。连日来,内蒙古果计划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杏林抚育基地内的5000亩杏树应季绽放,“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合作模式让这片林地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在位于薛家湾镇红台子村的杏林抚育基地内,形态各异的杏树漫山遍野,一朵朵淡粉色的杏花争相怒放,远远望去如烟似雾、如霞似纱。红台子村村民同样是果计划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工人的王占宽正推着一架小型自动化犁地机穿梭于杏花林海中。自打今年年初内蒙古果计划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与红台子村集体经济签订合作协议后,王占宽便在家门口有了一份收入丰厚的稳定工作。
“我们一天工资二百六七,山杏有了收成,杏核也能卖钱,杏肉也能有收入。还不误家里头干弄活儿,一年也能收入不少钱。”王占宽说。
红台子村以山丘地貌为主,且具备通风好、温差大、阳光足的气候特点,发展林果产业特别是种植山杏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村常住人口305户,户均种植杏树100亩。为了响应号召,村集体经济将村民的杏树资源进行整合,并加大种植面积,打造了5000亩杏树基地。由于基地管理技术和人员缺乏,虽然每年能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但成效不大。正当村里为如何提效增产发愁时,位于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准格尔产业园的果计划项目也进入投产倒计时,该项目主要依托本土林果生产桃枝、杏汁等果汁饮品,需要大量山杏原料。双方一拍即合,当即签订林果抚育合作协议,将红台子村的5000亩杏林种植基地打造成公司的山杏果原料基地。今年春季以来,果计划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派驻专业团队,组织村民运用机械化和智能化设备,对杏树进行修剪、施肥、深耕、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科学养护,在确保增产增收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
“过去我们管理也跟不上,产量小效益低,只能是简单的卖一点杏核。果计划公司给我们出资出力,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大幅度增加村民们的收入。原来我们户均最多收入3000到1万块钱,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户均收入可以达到1万到15000元。平时给在基地干活还能当产业工人,每个月还能稳定收入六七千元。”薛家湾镇红台子村老李圪旦社社长张玉柱说。
内蒙古果计划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建设占地10万平米的果计划项目,该项目计划分四期建设,目前一期已接近尾声。投产后,将依托准格尔旗独特的自然条件,开展沙棘果、欧李果及地方果类的种植和纯果汁饮料加工,同步进行沙棘籽油提取、沙棘醋、果醋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了保障原料供给,带动农户增收,公司已全面启动原料基地建设工作,努力把绿色林地变为金色宝地,实现生态和经济同频共振。
内蒙古果计划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云铁柱告诉记者,果计划项目计划于今年6月份投入试生产,产品原料主要以准格尔旗当地的各类山杏、海红果等林果为主。公司在与红台子村合作的同时,还在神华准煤公司的露天排土场种植了500亩沙棘,在福路村建设了600亩的果园基地。计划通过三个原料基地的建设,保证项目一期原料供给。
类似的合作模式在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早已不是新鲜事,通过多年来的持续发展,园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凸显,高原杏仁露、蒙特海红果酒等农牧业龙头企业在将区域特色果品做成产业的同时,不断壮大并精做优原料基地,推动林果业产能递增,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