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医共体建设是深化拓展民生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近年来,乌审旗聚焦“医共体”建设,持续深化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创新,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即时结报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等一系列医改政策,百姓切实享受医改红利,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通过建立对口支援帮扶机制和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基本做到了“未病共同防、小病就近看、大病不出旗”的工作目标。全旗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诊疗人数由2009年的20.7万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49.2万人次,增长率达138%,旗域内就诊率达97.3%。全旗医疗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便捷、更放心的卫生健康服务。
2021年6月,乌审旗被确立为自治区第二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旗县,旗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公立医院、各医疗卫生机构调研,通过旗委常委会议和旗政府常务会研究医共体建设方案,最终出台《乌审旗紧密型旗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形成政府主导、卫健委牵头、部门联合、旗乡村医疗机构实施的工作模式。在医共体管委会的监督下,理事会制定了医共体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基本形成了医共体建设政策体系。围绕“一引领、两促进、三提升、四健全、五强化、六统一”发展要求,以技术带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健康改善作为重要指标,明确部门职责,压实总医院责任,加大对医共体分院人、财、物监管力度,形成高层决策、高位协调、高效推进的工作格局。
用好“两个抓手”,推动“医共体”运行。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4亿元,新建旗人民医院、蒙医综合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应急实验楼;改扩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嘎鲁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苏力德苏木卫生院新建项目完工,乌审旗第二人民医院、纳林河园区医院项目和乌审召卫生院新建项目进入扫尾阶段,基层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和应急能力明显提升。旗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传染病防治能力。旗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各类科室较原来增加38.1%;旗蒙医综合医院各类科室较原来增加20.8%;苏木镇中心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基本实现标准化建设。二是抓好服务体系建设。先后投资1.2亿元为旗人民医院、旗蒙医综合医院、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配套购置了核磁共振、64排CT等大型医疗设备60余台(件),投入800余万元为苏木镇卫生院购买救护车和其他医疗设备,通过集中投入,科学构建了以“旗级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苏木镇卫生院为枢纽、嘎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三级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半小时”急救圈初步建成。
落实“三项行动”,提升“医共体”质量。一是深化与南京第一医院和国际蒙医医院等三甲医院合作,落实名医坐诊规划,发挥“传、帮、带、教”作用,成功实现医学检验、病理影像数据共享。截至目前,共邀请外院42名专家,累计来我旗49人次,接诊患者854人次,完成手术112例。二是投资2000万元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医共体总院分别与医共体内各分院建成了远程教学、会诊、会议系统,初步建成旗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协作、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服务能力提升、基层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优质资源下沉服务模式,目前共下派专家8批次28人次,累计接诊204人次、疑难病会诊53人次。三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招聘专业技术人才64名,旗人民医院自主招聘22名专业技术人才,19名医护人员在三甲医院学习进修,先后安置8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共注册36名全科医生,为医共体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人民医院建立“带薪读研”计划,配套学费报销、带薪学习、保留职位等多项举措,投入三年培养经费达到27万元/人,培养麻醉、外科、妇产科学等重点学科硕士医师7人,为医院下一步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搭建提供有力保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下一步,乌审旗将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以一往无前的勇气、踏石留印的韧劲,大胆探索实践,努力达到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党和政府赢民心、卫生事业获发展的多赢效果,全力跑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