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推门走访,多少次思想碰撞,扎根农村牧区,他们满面风尘,心里装的全是乡亲;不舍昼夜,他们日夜兼程,只为乡村旧貌换新颜。这是138家市旗两级包联部门、155家驻地企业与伊金霍洛旗7个镇138个嘎查村包联驻村帮扶工作的真实写照。
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2018年以来,伊金霍洛旗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精准选派1218名驻村帮扶干部,其中2021年因村因需选派163名党员干部强化驻村队伍,实现“一村一队”全覆盖。包联驻村干部帮助138个嘎查村引进项目66个,争取资金6115万元,协调企业帮扶资金4000万元;成立专业合作社101个、农牧业企业35个;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4个,整理土地73226亩;协调新修、修缮道路总里程327.4公里;新打机井64眼;完成农电网改造376.3公里,配备架设变压器50台套;新建改建温室大棚15个……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的心窝里心坎上,凝聚倾情倾力包联帮扶的强大力量,赓续谱写干群同心助力乡村振兴新乐章。
抓党建,激活乡村振兴“内动力”
强党性增强凝聚力,压责任强化执行力。伊金霍洛旗成立包联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旗委常委包镇、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四级”包联机制,完善日考勤、月报告、季考核、年考评工作制度,形成统筹抓总、协同紧密的大包联工作格局。
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深化“五好三提升”创建活动,全旗1万余名党员干部与群众形成帮扶共同体,机关单位与138个嘎查村建立联合党支部,推行组织机构联建、组织生活联过、乡村振兴联帮、产业发展联手、文明示范联创、服务群众联动“六联”模式,全旗一类嘎查村党组织达到80%,软弱涣散党组织实现动态清零。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建立农村牧区“三转三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体系,纵深推进“六个一”服务群众工作制度,2960名党员联系14231户群众,联系服务群众3.27万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3941件。
兴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做实产业文章,促进乡村振兴。2021年,全旗138个驻村工作队和163名驻村干部积极探寻乡村振兴发力点和突破点,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从紧盯薄弱环节到问题整改清零销号,多措并举,主动作为,打出系列“组合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产业支撑,深化“红色领航”和“百企帮百村”行动,以《伊金霍洛旗“两扶两带一推进”大力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实施办法》为指导,探索捆绑联营、资源联享、产业联建等模式,“抱团”发展助推嘎查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加大对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协调各类资金4886万元,扶持20个嘎查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旗138个嘎查村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总经营性收入3.64亿元,平均经营性收入263.75万元。
全面推广“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等增收模式,积极培育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红庆河产业融合示范园、蒙泰田园综合体、乐享百万头生猪养殖、敏盖绒山羊产业链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成功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15个,市级以上农牧业龙头企业39家,与农牧民利益联结率80%以上,做到强了产业、鼓了腰包、富了生活。
真帮扶,汇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郭正浩是苏布尔嘎镇壕赖苏村驻村第一书记,他主动挑起帮扶重任,动员群众建成20座标准化椭圆管架温室大棚,引导发展羊肚菌产业,帮助找市场、闯销路,小小羊肚菌成就富民好“钱”景。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十字会立足札萨克镇塔尔河村实际,以“博爱家园”项目立项,投资建成全市首个“扶贫车间”——塔尔河被服厂,年产值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0万元以上,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用心丈量民情,用情真心帮扶。从农村牧区到产业基地,有他们走访的足迹;从项目现场到田间地头,有他们帮扶的身影;从生产一线到炕头毡房,促膝相谈,定规划、找出路、谋发展、解心结,真情帮扶汇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育文化,滋养乡村振兴“幸福花”
如今,苏布尔嘎镇毛乌聂盖村推行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路畅灯明,村容整洁,窗明几净,庭院优美。“村里经济发展了,村民富了,心气顺了,矛盾少了,民风乡风自然好了。”村民李静深有感触地说。毛乌聂盖村驻村第一书记边伟龙还自愿担当起了村里的义务理发师,定期给大爷大娘们“改头换面”,遇到行动不便的,主动上门服务。
深入实施乡村文明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党员公开承诺活动,让“灵魂工程”融入幸福生活。全力构建旗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农牧民“精气神”进一步提升。
精准帮扶,幸福花开。一首首乡村振兴“进行曲”正在激情奏响,一幅幅“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伊金霍洛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