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国家档案局决定,把每年的6月9日作为各级档案部门的集中活动日,开展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为了让公众更深入了解档案,近距离感受档案文化,我们邀请市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乔木,做客“在线访谈”进行专访。欢迎乔局长!
乔木: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今年的国际档案日,市档案局将开展哪些宣传活动呢?
乔木:国家档案局决定自2013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今年,我们将国际档案日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档案在你身边”,活动时间是6月9日至14日,市档案局将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一是开展档案利用故事征文活动,讲述档案工作在共建美好新区、同圆中国梦伟大征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开展现场宣传活动,为市民发放宣传画册、杂志等传资料,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档案与社会、档案与公民的关系等知识;三是开放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为参观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引导公众了解档案、走近档案;四是举办档案知识竞赛,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五是开展走进档案活动,让公众体验档案查阅及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流程;六是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电子屏等媒体上,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档案宣传形式更多样、受众范围更广。
今后,我们要更加注重档案宣传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从实际出发,选择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诸如组织街头宣传、张贴宣传挂图、设立咨询点,或在报刊网站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刊载宣传档案工作的文章等,用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档案宣传活动,使档案宣传工作保持常态化、长期化。
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参加今年的“档案在你身边”宣传活动,开放的市档案馆欢迎你们!
主持人:今年活动主题为什么确定为“档案在你身边”?
乔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是这样定义档案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标、声象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长期以来档案服务的主阵地是政府机关,导致档案馆和档案对普通群众来说是神秘和陌生的。将“档案在你身边”确定为活动主题,是为了更好地将档案资源推向公共视野,让人们熟悉档案、走近档案、利用档案,汲取档案记载的丰富知识,体味档案蕴含的精神财富,营造社会性的档案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使档案馆能够更加高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主持人:目前,市档案馆有哪些馆藏档案资源?
乔木:市档案馆于2010年晋升为自治区首家“国家一级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数量多、门类全,现有馆藏档案资料共24.65万卷(件、册),其中历史档案6069卷(111752件),现行档案 21万多卷(件),图书资料3万多册。现行档案主体是文书档案,还有部分专门档案和科技档案。文书档案和专门档案中涉及民生的有社保、林权、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大中专学生分配、落实政策、工伤认定等档案,以及部分知青档案、本土知名人士档案及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档案。科技档案内容包括本地区水文档案、地质档案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等。历史档案包括清朝历史档案、民国历史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三部分,是馆藏珍品,其中形成于清朝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的《清廷册封小扎木苏为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扎萨克镇国公的诰命》和记载了成吉思汗第十五代孙巴图孟克达彦汗(公元1740年)之下20代子孙近3000多名台吉的《鄂尔多斯左翼后旗台吉家谱》两件历史档案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主持人:既然有些馆藏档案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那我们和一份档案的距离有多远,怎么能够查阅利用我们需要的档案呢?
乔木:为了方便社会各界查阅利用档案,市档案馆进一步简化手续,广大公民只要持有身份证等合法有效证件即可查询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并且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免收一切查阅利用的费用,同时,还为查档人员提供函电代查、节假日预约查的便民服务。此外,市档案馆已将利用频繁的民生档案资料全部进行数字化扫描,将档案全文置于局域网,实现了1分钟查档,极大地提高了查阅速度。2014年,我们又推出“互联网”查档服务,在我局门户网站“鄂尔多斯档案信息网”上开辟网上查档专栏,将馆藏全部开放档案的目录(224738条)和部分可公开档案原文(1497件)挂接在互联网上,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查阅利用档案。2015年,我们开通了“鄂尔多斯市档案局”微信公众号,只要关注了我们的公众号,通过“查档服务”这个栏目就可查询到部分可公开档案。
主持人:看来,档案数字化给公众查阅利用档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那么,在档案信息化方面,市档案局还将有哪些举措?
乔木:我局始终把档案信息化作为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2009年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了各种门类、各种载体档案及资料目录的录入工作,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实现100%著录,建立了38个目录数据库,并采用光盘、移动硬盘等形式同步备份。共扫描档案原文462万张,其中历史档案8万张,数字化档案占馆藏总量的50%。购置4台服务器,配齐了相关软件,建成市档案馆局域网用于档案管理应用。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区档案工作暨档案信息化推进会议精神,查找工作差距,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任务。一是加快存量档案数字化步伐,大力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计划每年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100—200万张;二是努力实现增量档案电子化,全面开展原生电子文件的归档、接收工作,从2013年开始,已接收数字化档案原文45万张;三是贯彻实施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不断加强档案信息化工作指导力度;四是逐步建立开放档案共享平台,加大开放鉴定工作,把可开放的档案通过互联网实现社会共享。
主持人:现在市委和市政府都很重视民生工作,市档案局在服务民生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乔木:档案工作只有着眼和立足于群众的需求来建立档案资源体系与利用体系,才能及时有效地服务于群众,才更具有活力。“为国守史、为党管档、为民服务”,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在服务民生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扩大档案资源覆盖面。逐步从注重接收文书档案向注重接收民生档案转变,逐步从“档案馆有什么,群众查什么”向“群众查什么,档案馆有什么”转变。拓宽民生档案收集范围,重点做好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移民、教育等与民生密切相关领域的档案工作,努力做到应建尽建、应归尽归、应收尽收。
二是加大了农村牧区档案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加强农村档案资源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指导方针,我们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着力研究和探讨农村牧区建档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配合自治区档案局将伊旗成功创建为全区首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试点地区。
三是以民生档案为重点,加强了对机关、社区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重点加强了民政、社保、就业等事关民生的档案资源整合建设工作,继续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号令,强化对机关档案工作业务监督指导的有效性。以国家档案局制发的《社区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为指导,将民生建档作为档案工作的新亮点,研究探索机关、社区档案工作的新途径。
主持人:通过乔局长的上述介绍,我们了解到,档案是社会的财富,也是人民的共同财富。那么,市档案局如何有效地开展依法治档工作,对全市范围内档案资源进行保护?
乔木:《档案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档案部门依法治档的重点是加强档案监督检查和指导,这是《档案法》赋予我们档案部门的一项法定义务和权利。每年,我们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和《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20家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发现有积存文件材料没有整理归档,没有按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档案,档案库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存在档案损毁、丢失、失泄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组要提出整改意见,下达《档案行政执法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单位,要根据整改情况确定检查等次,对没有按期完成整改的单位,检查等次为不合格,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主持人: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档案工作是很重要的专业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历史研究,进行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因此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作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谢谢乔局长带我们走近档案工作,近距离感受档案文化,再次感谢乔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