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坚持把衔接资金管理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突出“稳、聚、准、严”工作目标,有效发挥衔接资金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全市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稳”字当头
确保投入力度不减
稳高位推动。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管理工作,通过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明确各旗区各有关部门在项目申报、项目库建设、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绩效管理、资产管理等全过程的职责,进一步加强了对衔接资金项目使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稳政策衔接。先后制定了《鄂尔多斯市“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鄂尔多斯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支持产业振兴办法》《鄂尔多斯市财政局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为全市衔接资金的使用管理和项目实施提供了依据,并确保与乡村振兴产业、就业、住房、生态、健康、医疗、综合保障等各个领域系列政策措施的衔接保持总体稳定可持续。
稳资金投入。鄂尔多斯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按照五年过渡期内市本级财政专项衔接资金投入只增不减的规划和要求,大力保障乡村振兴的稳定投入。2021-2022两年市本级每年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8亿元,2022年四级共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28亿元(中央资金0.32亿元、自治区资金3.1亿元、市本级资金1.83亿元、旗区配套资金1.03亿元),比2021年增长8.8%。其中争取自治区2022年衔接资金比2021年增长60.4%。
“聚”字为本
确保涉农资金不散
坚持产业集聚、项目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鄂尔多斯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始终坚持项目引领,持续提高财政投入的精准度,重点支持农村牧区产业振兴产业发展,支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和培育壮大农村牧区优势特色产业,支持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和农牧业产业集聚发展。据悉,2022年全市使用衔接资金项目中产业项目占比达到65%,高于自治区55%的要求。同时,鄂尔多斯市始终注重大项目带动,2022年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达到32个,总投资额2.36亿元,占衔接资金总额的37.5%。
坚持财力集中、集中统筹。杭锦旗是自治区级脱贫旗,也是自治区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艰巨。为充分发挥资金的倍增效益和聚合效益,我市在加大中央、自治区衔接资金争取力度的同时,坚持衔接资金适当向重点帮扶旗和重点帮扶村倾斜,“十四五”期间每年上级投入杭锦旗各类衔接资金不低于1亿元。继续开展杭锦旗涉农涉牧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工作,全年已整合资金1.38亿元,占涉农涉牧资金总规模的22%。
坚持政策集成、重点发力。鄂尔多斯市在衔接资金安排上向脱贫人口倾斜,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民”“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牧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企业全方位服务+农牧民生产+订单收购”等多种方式,2022年鄂尔多斯市衔接资金辐射带动脱贫人口8600多人次,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预计全市脱贫人口年人均收入将超过2.5万元,达到全市普通农牧民水平,近两年年均增长10%。
“准”字为要
确保产业扶持不偏
精准谋划产业。据悉,鄂尔多斯市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谋划布局“十四五”期间涉农涉牧领域重大项目。如在西部梁地草原区重点集中发展绒山羊、饲草料产业;在中部沙区大力发展细毛羊产业;在东部丘陵沟壑区重点集中发展绒山羊、肉羊、家禽、杂粮杂豆、林果产业,工矿复垦区水土条件好的地方发展种养殖业,水土条件较差的发展林草产业和光伏产业;在沿黄河产业带重点集中发展规模化玉米、向日葵、瓜果蔬菜、饲草料产业和肉羊、生猪、奶业产业;在沿无定河产业带重点集中发展玉米、瓜果蔬菜、肉牛、肉羊、生猪产业。
精准申报程序。鄂尔多斯市在衔接资金管理中始终注重程序的规范性和制度化,严格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程序组织开展申报,推动做实项目前期论证、评估和深度研究等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论证把关作用,切实提高入库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市级层面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集中对拟入库项目进行研判,逐个旗区调度、逐个项目研究。
精准项目入库。将入库项目质量放在首位,加强对项目库建设的前期指导和项目调研论证,严把项目入库关,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际需要出发,评审入库项目,切实做到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全市2022年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344个;目前已完工324个。项目的实施在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延链补链上发挥了重点作用。
“严”字入微
确保资金监督不松
从严监督指导。鄂尔多斯市始终高度重视衔接资金的监督管理,坚持紧盯重点领域,点面结合开展监管。督促旗区用好管好资金,提高资金支出进度,以“周调度、月通报”形式,对资金拨付情况进行通报,全年调度24次、通报7次,确保项目快速推进和资金及时支付,资金支付率均达到序时进度且超过全区平均水平。注重与审计等部门加强协作和形成监管合力,确保账目清晰、流向明确、全程可追溯、资金使用方向不偏。同时,注重通过业务培训提高资金管用水平,承办全区衔接资金管理培训班一期,开展全市衔接资金和扶贫资产相关业务培训两期。
从严规范流程。建立从资金分配、拨付、落实到受益对象情况的全流程监控机制,实现资金使用管理全覆盖、全链条监控。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制度,对2022年中央、自治区、市财政衔接资金的分配结果在网上公告16次,对旗区所有公告链接进行报备的同时定期检查项目和资金公告公示情况。
从严绩效管理。全面推动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项目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采用委托第三方机构等形式,定期组织开展绩效目标质量抽查,开展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对资金数量大、群众关注度高、日常监管问题多的资金和资产开展重点“回头看”,完成2012年-2021年扶贫资金(衔接资金)使用情况和绩效“回头看”工作。安排专项经费对市级衔接资金进行中期绩效监控和年度绩效评价,以结果为导向倒逼资金资产全过程管理。在自治区2021年衔接资金绩效评价中鄂尔多斯市荣获“优秀”等次。
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鄂尔多斯市衔接资金使用实现了由量到质的飞跃,吸纳撬动了社会资本,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发挥了联农带农的增收效应。2022年财政投入各级各类衔接资金6.28亿元,带动企地共建等社会资本投入近8亿元。全市73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超过1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的有202个村。如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查干日格召村,与伊泰大地精煤矿以“村党支部+企业+村集体+农牧民”模式建设了矿用网片厂。衔接资金、村民和伊泰集团分别投入335万、115万和600万元,投产2年多来,总利润达600万元,实现村集体分红171万元,村民分红69万元、户均分红3000元;吸纳就业21人,人均年增收8.4万元。
2023年,鄂尔多斯市正在统筹旗区围绕打造现代农牧业全产业链,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中谋划一批延链补链、联农带农、辐射带动面更广的大项目。将在市本级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83亿元、各旗区投入1亿元的基础上,叠加市旗两级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基金接近10亿元,计划以1:3比例撬动社会资本,聚力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