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一个又一个小沙丘,穿过一片又一片穿天柳,一座蓝墙白顶镶嵌着金色云纹的蒙古族民居从另一个沙丘上跃然眼前。
斯琴高娃站在门口,略显粗糙的脸在午后的阳光里,泛着笑。
今年56岁的斯琴高娃是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查汉敖包村有名的“精巴媳妇”。
在斯琴高娃的家里,最大的感受是“净”,干净、洁净、明净。即便是旁边的旧房子,杂物都堆放得井井有条,淡蓝色窗棂和明洁的玻璃让老式的窗户显得古朴亲切。从一个个方寸大的玻璃看出去,院子周围是整洁的棚圈。
尽管家里来人甚少,最近的邻居也有500米的距离,但斯琴高娃总是将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似乎随时准备着客人的到访。“以前住得是个危房,墙都开裂了,在政府的帮助下建了新房,旧房也给修好了,住了这么好的房子,不好好收拾,不是作害了?”她笑着说。
斯琴高娃是全嘎查少有的女党员,已经有20年的党龄了。自与阿腾乌拉成家起,便把日子过得干净爽利,1986年便被评为全镇的“文明户”,绿框红底金字的牌匾直到现在都摆放在家里的书柜上。“她这人就是爱干净,见不得一点脏。干净住着舒服,家和人一样,每天不洗脸,谁看着舒服呀?”阿腾乌拉笑着接过妻子的话茬。
在一排书柜上,一摞红彤彤的奖状是最惹眼的“家饰”。
写诗?连初中都没读过的斯琴高娃有些羞赧地笑着说:“瞎写,现在主要是学习。”可是,两个厚厚的笔记本的习作,见证了她的努力。再看那些奖状,全旗蒙古语演讲比赛、首届全市“梦想鄂托克杯”诗歌大赛等多个比赛中,她都获得了优秀奖。在她的微信里,关注着鄂尔多斯日报、天堂草原蒙古网、中国蒙古语广播等十几个公众号,干完一天的活儿,不管多累,斯琴高娃都要把这些公众号挨个翻一遍。以前没有微信的时候,她就看电视、听广播,为此还多次获得全市蒙古语广播电视听友之星的称号。2014年,斯琴高娃从第二届蒙古文儿童文学青年作家培训班顺利结业。
“不为别的,就是喜欢,喜欢就去学,现在技术发达,坐在家里也能学习。”斯琴高娃有些皲裂的手抚过荣誉证书时,语气里满是欢快。让人没法相信这是一个贫困户家的女主人。
在2015年前后,“精巴媳妇”遇到了人生的大坎儿,女婿做生意赔了一大笔钱,斯琴高娃卖掉了家里的10多头牛、80多只羊,东挪西借帮女婿还了债。20多万的外债加上12只羊,便是斯琴高娃一家人最大的“资产”。
2016年,被列为贫困户后,扶持资金、“滚动牛”、扶贫羊、新房子、机井……希望排队而来,本就不服输的斯琴高娃更是鼓足了劲儿,生活很快重见起色,牛羊群不断壮大,种养殖收入持续增加,再加上阿腾乌拉每个月可以领到460元的养老金。2018年,粗略估算可收入6万多元,成功摘去“贫困户”的帽子。去年,她还参加了镇里的三弦培训班,她说:“脱贫了,生活好了,自己的兴趣不能丢,也给余生增添更多的乐趣。”
正如家里悬挂的家训匾额上写的:“只要奔跑就能跑到更大的草原,只要努力就能达到目标”。尽管生活困难重重,斯琴高娃始终没有让一颗诗意的心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