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自治区做好两件大事战略部署,按照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任务要求,聚焦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构建鄂尔多斯市“北疆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系,全力做好“北疆文化”研究阐释、宣传推广、文艺创作、遗产保护、文化惠民等工作,高质量推进“北疆文化”建设。
一、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北疆文化”建设
(一)深入开展“北疆文化”研究阐释
积极对河套文化、黄河文化、青铜文化等北疆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推动相关成果转化应用,不断阐释和丰富北疆文化的时代内涵与独特价值。深入开展萨拉乌苏“河套人”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等文物考古和历史研究,清晰展现鄂尔多斯大地上各民族自古以来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课题和黄河流域早期聚落与社会研究,组织开展黄河“几”字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研究;出版《黄河从草原上流过——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内蒙古黄河历史文化》《黄河从草原上流过——鄂尔多斯历史文化陈列》,出版系列红色丛书《民族区域自治图谱》《鄂尔多斯红色百年》,进一步研究和阐释“北疆文化”,讲好“北疆文化”鄂尔多斯故事。
(二)全力打造“北疆文化”精品文艺力作
紧抓发展机遇,推出一批既具有地域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的文艺力作。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和“北疆文化”主题,精心创作《胡笳十八拍》《大河春潮》《黄河回响》等一批承载新时代“北疆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其中,以民族融合为主题的原创大型舞剧《胡笳十八拍》已在全国巡演20余场,交响音乐会《黄河回响》2024年已成功演出10场。群舞《黑缎子坎肩》《马铃儿摇响幸福歌》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舞蹈《走进光里》入选参加2024中国舞蹈“荷花奖”全国巡演;小品《梦想·致未来》入围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好来宝作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赞》入选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不断提升打磨漫瀚调现代戏《同心记》《山那边》、民俗音画《婚》、音乐剧《石榴红了》、话剧《星火桃力民》等优秀作品,其中话剧《星火桃力民》荣获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剧目展演月活动参演剧目奖、表演奖、优秀组织奖三项荣誉;《大河春潮》《同心记》入围第七届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以多种形式讲好“北疆”故事,推动“北疆文化”广为弘扬、深入人心。
(三)聚焦丰富“北疆文化”特色文旅产业
积极挖掘“北疆文化”深厚内涵,推动特色文旅产业发展。
一是打造精品旅游景区。依托地区文化资源,将“北疆文化”渗透到景区产业中,打造准格尔旗黄河大峡谷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特色项目,推动响沙湾旅游区、七星湖旅游区提档升级,促进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库布其沙漠水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等沿黄文旅项目联动发展。精心设计黄河旅游线路,推出黄河“几”字弯自驾旅游、乡村旅游等一批精品线路。二是推出旅游演艺产品。将反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民俗传统等具有“北疆文化”的内容、符号、故事融入景区景点,精心打造《英雄》《北疆往事 年代幻城》《诗舞》《梦回郡王府》等一批新创剧目和旅游演艺产品,丰富游客“北疆文化”旅游体验。三是打响旅游文化品牌。重点培育以“亮丽几字弯”为主题的特色文旅活动,集中打造了鄂尔多斯黄河几字弯生态文化旅游节、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节、冰雪文化旅游季等一批文旅品牌活动。围绕“歌游内蒙古”区域文旅品牌,立足本土深厚音乐文化底蕴,打造群众文化活动IP——“暖城恋歌”,举办“可见可唱可听可感”的群众性音乐品牌赛事活动,不断丰富“北疆文化”内涵。
二、融合发展,稳步推动“北疆文化”落地见效
(一)多点开花,“北疆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坚持以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为导向,将“北疆文化”融入各项活动中。围绕“我们的节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开展乌兰牧骑“送欢乐、送文明”“学·创·演”“百团千场下基层”“乌兰牧骑千场惠民演出、百场调演展演”等系列惠民文化活动1682场次,服务群众195.3万人次。举办“乐动北疆 恋上暖城”群星演唱会、2024年“舞动北疆”全市第五届广场舞大赛、“筑梦北疆 文化暖城”全市第七届农牧民文艺汇演暨社区群众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黄河几字弯里的鄂尔多斯”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中华母亲河 亮丽几字弯”书画作品交流展等精品展览,不断推动“北疆文化”建设融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二)氛围浓厚,“北疆文化”品牌深入人心
在北京北站三面LED屏,西安地铁、电梯、候车厅、户外LED屏,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大屏等重点客源城市的人流聚集区投放鄂尔多斯文化旅游形象广告,并在全市重点交通枢纽鄂尔多斯国际机场、鄂尔多斯站分别投放重点景区形象灯箱广告,营造“北疆文化”建设浓厚氛围。通过与主流媒体《人民周刊》《中国旅游报》《内蒙古日报》以及奔腾融媒、鄂尔多斯融媒、腾讯新闻等合作,积极开展专版专栏主题推广以及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宣传推介“北疆文化”,广泛展示全市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区位地理、重点景区、乡村旅游、城市休闲等文化旅游形象。联合内蒙古日报社打造“遇见河套人”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该活动入选第四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中的内容供给类创新案例。
(三)融合发展,“北疆文化”赋能产业发展
整合文化优势资源,促进“北疆文化”与“产品载体”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支持文创旅游商品企业积极开发以河套文化、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和自然景观为载体的瓷器、生活用品,以鄂尔多斯婚礼、古如歌等传统非遗项目为载体的非遗文创,以刺绣、皮雕等为主的民族手工艺品,以羊绒制品、化妆品、饮品为主的特色农优产品等系列黄河文化主题旅游商品。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开发的文创产品金冠—卧香炉、盲盒香氛蜡烛、草原魂宝—香台、周历便签本等文创产品荣获“全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优胜文创产品”和“终评推荐文创产品”、中国特色旅游商品铜奖等。
(四)深化保护,守好“北疆文化”传承发展载体
坚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摸清文物资源家底,加强文物古迹、古老建筑、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萨拉乌苏、沙日塔拉等黄河流域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推动阿尔寨石窟文化遗址整体综合保护纳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组织实施阿尔寨壁画修复和安防提升、乌审召白塔修缮、霍洛柴登遗址安防、准格尔旗王爷府修缮、庙塔石窟寺抢险加固等一批黄河流域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人防体系,健全技防措施,实施好文物保护前置审批机制,扎实推进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