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首批选聘的7名高校教授以“科技副总”身份正式履职。这些既掌舵高校实验室科研工作,又深度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双栖”专家,以“智囊团”身份为企业发展装上创新引擎,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日前,在位于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内蒙古中农高科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副教授魏春光向记者展示了生物制品开发、植物补光灯等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从立项到落地的全过程,离不开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
“如今,通过‘科技副总’及其所属院校给我们搭建的平台,在技术的前沿、最前端给我们提供了最新的信息,有利于我们的技术真正落地,同时在产品的升级换代上具有明显提升的作用。”内蒙古中农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英说。
校企间的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呈现“双向反哺”特征,企业通过“科技副总”搭建的创新平台,成功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产品升级,高校则将产业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魏春光告诉记者:“自己在教学中很多的教学内容更敢讲了,一些想法在企业里通过实验落地以后,然后给学生讲授,再和企业对接的时候,理论上是怎样的、实际上又是怎样的、应该如何去干,讲的内容企业更受用、学生更认可。”
在内蒙古蒙泰集团北骄热电的升压站,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和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的两位教师正在测试新型安全高度警示仪,这是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研发的新成果,该设备用于施工现场,过去监测安全高度主要依靠现场粘贴安全警示标识,之后人为目测比对,现在的警示仪可以做到及时提醒施工人员规范作业,能实现安全高度监测错误率在1%以内,保证了现场人身、设备、电网的安全。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专任教师刘青说:“目前,我们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后期希望跟企业能够达成深度长期的合作机制,真正对企业安全、生产、技能等方面发挥助推作用。”
“‘科技副总’加强了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有效沟通,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意见,对于我们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具有较大的帮助。”鄂尔多斯市蒙泰检修有限责任公司行政综合部负责人王磊表示。
企业车间化身科研战场,大学教授戴上“副总工牌”。我市首批“科技副总”政策实施以来,来自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专家教授采用选聘上岗模式,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权责,量化任务,以“揭榜挂帅”模式破解技术瓶颈,推动科研成果“零距离”转化,这种“人才共享、设备共用、成果共创”的新模式,正在重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公开选聘‘科技副总’是我市在人才科创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举措,更是促进人才资源共育共享的关键一步。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科技副总’岗位库和人才库,持续开展‘科技副总’选聘工作,不断拓宽人才选拔渠道,为鄂尔多斯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三级调研员王所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