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据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交通运输发展进入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30年交通运输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高质量发展、区域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沿黄生态经济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鄂尔多斯交通发展带来了新要求和新机遇。“十四五”期是推动鄂尔多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谱写交通强国鄂尔多斯篇章的关键五年,《规划》的编制有利于明确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将有力指导未来五年全市公路、水路运输发展。为鄂尔多斯全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交通对经济社会的基础支撑和先行引领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二、编制原则
一是立足当前,存量发展;有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扩大运力运量,预留技术标准提升空间。二是互联互通,融合发展;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交通与旅游、物流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优化综合运输结构,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统筹谋划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四是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主动将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促进行业绿色低碳集约发展,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五是民生优先,共同发展;紧抓国家“乡村振兴”“四好农村路”战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着力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三、发展目标
《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鄂尔多斯市建成以公路水路为基础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区域交通运输格局中的枢纽地位显著提升。实现基础设施衔接顺畅、运输服务便捷高效、科技信息先进使用、资源环境低碳绿色、安全应急可靠高效、行业管理规范有序的交通体系。为鄂尔多斯市打造黄河流域品质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在全区率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规划》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00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80%,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100%;农村牧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1万公里,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3%以上;在所有乡镇、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和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实现85%的自然村通硬化路,重要的旅游景区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实现通客车的建制村2公里范围内建有农村客运站点(招呼站),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AAA级以上的旗县超过60%。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一纵一横一沿黄”综合运输通道。分别为包鄂榆通道、呼鄂银通道以及沿黄通道,主要由高速铁路、快速铁路、普通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组成,作为承担鄂尔多斯区际主要客货运输任务的运输走廊。
(二)构建综合立体的区域集散性综合枢纽场站。规划形成“1+11”的客运场站空间布局形态,即1座综合客运枢纽、11座旗乡镇客运站(一般客运站),形成“1+5+11”的物流场站布局形态,即1个多式联运物流园区、5个物流园区、11个物流集运站。
(三)构建布局完善的高等级高密度公路网络。规划形成“八横十五纵一环四十二出口”的骨干公路布局形态,加快县乡公路升级改造,推动农村公路“进村入户”,加快贫困地区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
(四)构建城乡一体的快速便捷化客运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城际快速客运网络,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提升客运服务水平。
(五)构建高效综合的多级集约化物流服务网络。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并完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和城乡物流网络体系。
(六)构建绿色环保的交通运输装备体系。加强新建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推进清洁低碳交通装备体系应用和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建设。
(七)打造创新高效的智慧交通新业态。推动智慧交通平台建设和智慧交通服务应用,谋划开展智慧公路、智慧枢纽、智慧物流等新设施试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