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远方,绿意延绵,郁郁葱葱的树林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白河水畔,碧绿荡漾,如鳞的波纹在阳光照耀下发出银白色的光亮……行走在乌兰陶勒盖镇乡间道路上,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在这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背后,透露着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丰收和喜悦,更凝聚着全镇上下铆足干劲、下足力气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干劲。
聚焦绿色发展 推动生态文明迈向“高标准”
乌兰陶勒盖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全面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为抓手,努力提升草原、林地、河、湖质量,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实现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为使林长制、河(湖)长制深入人心,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设立公示牌,通过微信公众号、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会议集中学习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切实增强辖区群众保护发展绿色生态资源的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始终坚持以“长”为核心,建立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长制的“双林长”工作机制和全域覆盖的镇、嘎查村两级责任体系。以“制”为保障,将林长制、河(湖)长制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范围,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形成全镇推进“林长制”促“林长治”工作的社会氛围。
聚焦生态产业 推动乡村振兴迈向“高品质”
着力打造高效农田种植基地,基地集试验、观赏、辐射带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种植基地附近水利设施配套良好,引水灌溉高效方便,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示范基地。乌兰陶勒盖镇按照“因地制宜、做大规模、做强产业”的原则,积极发展油莎豆各种特色产业,鼓励种植户大力示范带动,以此辐射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参与,有效促进了油莎豆产业持续发展。未来乌兰陶勒盖镇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通过联农带农、政策扶持等机制激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打造和完善油莎豆种植基地建设,推动油莎豆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让群众有“业”可就、增收有“路”可循。
聚焦生态效应 推动生态旅游迈向“高靓度”
盛夏的草原,有水的地方总会邂逅美景,白河畔水清岸绿,风景如画,到处都是盘旋低飞的鸟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是乌兰陶勒盖人们关于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对高楼林立之外诗情画意的向往。依托甘霖乌素3A级旅游景区的游客流量辐射,全镇民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巴音希利、清泉草原巴音高勒、沙漠营地文贡芒哈沙漠等旅游景区周边,建成了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宿,吸引众多游客。农(牧)家乐、冲沙、亲子游、露营、野餐等休闲旅游项目日渐成熟,乡村旅游迸发新活力,形成集生态旅游、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品牌。乌兰陶勒盖镇不断厚植生态优势,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深度“融合”。
聚焦民生保障 推动美丽乡村迈向“高颜值”
微风卷绿浪,草原暗花香。七月的乌兰陶勒盖镇,道路宽敞整洁、树木郁郁葱葱、村庄干净整洁……这是乌兰陶勒盖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缩影。今年以来,乌兰陶勒盖镇持续推进嘎查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围绕人居环境“净、美、绿”的工作标准,干群齐心、精准发力,用“干”擦亮乡村本色、用“实”刷新乡村“颜值”。连日来,乌兰陶勒盖镇积极部署、主动作为,全面发动,辖区内各嘎查村(社区)积极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下足功夫,打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着力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嘎查村清洁行动制度化、长效化,全镇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不断实现美丽乡村“魅力”与“活力”并举、生态环境“颜值”与“价值”共显、人民生活“民声”与“掌声”同在。
从生态“高颜值”走向经济“高质量”,乌兰陶勒盖镇全面抬高坐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整体要求,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模式,努力让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