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以“美好教育”为品牌引领,积极探索实践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路径,高质量落实“双减”政策,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为聚焦“双减”、聚力课改给出良方。
一、构建“协同链条”,“双减”任务融进共同体
(一)健全协同机制:多部门联动。由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教育、妇联、关工委、街道社区等多部门组成“家校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动机制共建、多方共联、资源共享、协同共治,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力求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二)打造研修阵地:工作室领衔。陆续成立校长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家长薪火讲堂、家长心育讲堂等若干研修阵地,基于问题、围绕主题开展研修,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策略支持。
(三)增强家校联动:家长进校园。通过家长参加“心育导师团”、改革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周)、“家长课堂”、家校研修班等途径,构建家校联动平台,组织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升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的能力,共研共商家校共育好策略。
(四)强化专业引领:落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成立康巴什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聘任182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深入19个社区提供日常家庭教育服务,和而不“同”,推动教育“孤岛”变“环岛”。开展家庭教育巡回授课,以“薪火讲堂”为载体,为家长量身定制“家长课程表”,推动“千名教师访万家、百名家长进校园、数名导师助家庭”系列活动。“薪火讲堂”开办9年来,各类培训达2300多场,受益家长达3.5万余人。
二、推进“智慧教学”,“双减”效果搬到“阳光下”。
(一)以完善顶层设计为引领。构建双减“1+X”政策框架、创新“晒单抢单”有效机制、多轮课改保障课上“学好”“学优”、落实督导考核“双轨并进”,以“区-局-学校”三级联动分层次谋划推进。
(二)以高质量课后服务为延伸。精心打造“一校一案”,采取答疑辅导与兴趣课相结合、走班选课与分层辅导相结合模式,以“作业辅导”为“1”,做“实”基础作业管理;以“综合实践活动”为“X”,提“优”课后特色活动。每所学校开设30-50个兴趣社团课,让学生菜单式选课、分组式走班,实现学生技能从“一生一项”到“一生多项”。
(三)以融合校外教育为增项。授牌校外名师工作室,优选优聘校外教育名师进校园,实现学校选名师、学生选课程、家长评名师。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定期考核、家长线上参与评价、定期公示评价结果、严格执行退出机制的管理模式,打造“校内校外课程融合、师资共享、队伍共建、教育共促”新局面。
(四)以推动实践研学促成长。康巴什区青少年发展中心在“和合共融 创行求真”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形成综合实践、兴趣培养、研学旅行“三位一体”运行模式,构建学校、行业、社区、企业四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建成全市“花园城市 研学基地”,每年接待研学实践学生达4万人次,研学课程已作为品牌在全国各地推广。
三、打造“美好德育”,把“双减”目标化作“同心圆”。
康巴什区聚焦“五有”美好德育标准,从“大美校园—陶冶人、美好队伍—发展人、美好课程—塑造人、美好活动—感染人、美好实践—锻炼人、美好评价—激励人、美好品牌—辐射人”七个维度开展工作,形成区级课程有规划、校级课程有特色、年级课程有主题、班级课程有个性、实践课程有品质、家长课程有分层的课程建设新格局,构建“五育融合、融爱蕴美”品牌课程体系。
以“心存美好、践行美好、成为美好”三个同心圆为基础,康巴什区从全员、全程、全域、全课四个方面构建起指向个体终生发展的德育一体化体系,“人人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评价育人”赋予德育新内容和新温度,让美好德育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