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鄂尔多斯,天高云淡,阳光明媚。走进鄂托克前旗的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3000兆瓦光伏项目现场,超过590万块光伏组件排列成的方阵在春光中闪耀,仿若一片“蓝海”。不远处,条条银线通达到视线之外,太阳能转化成的绿电正源源不断地送往千里之外的山东省。
春节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单体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蒙西鄂尔多斯采煤沉陷区3000兆瓦光伏项目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光伏电站所发的电力全部输送到邻近的上海庙火电厂的升压站,并打捆送至山东进行消纳。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到57亿千瓦时,这一电量足以满足200万户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需求。以火电能耗来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7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7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6.27万公顷。”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阎喜宏介绍说。
这个项目是国家“西电东送”“西部开发”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庙至山东临沂±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重点配套项目,也是国家第二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
在打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这一“时代赛道”上,鄂尔多斯既懂得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定势,又知道顺势而起势,并转化为优势、胜势。
鄂尔多斯北接库布其沙漠,南邻毛乌素沙地,拥有高达5亿千瓦以上的风能和太阳能开发潜力,广袤无垠的两大沙漠,变身光伏治沙的主战场。这样的“家底”,正是鄂尔多斯“跳起摸高”的底气。
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发布,将“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随后,内蒙古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作为“六大工程”之一,全面推进落实。而此时的鄂尔多斯,正在全力构筑世界级新能源产业。
借“光”而行,驭“风”而上,鄂尔多斯“火力”全开。
2023年12月29日,国家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的先导工程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整个项目完成后,每年将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约4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超过50%,同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5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994万吨,有效推动清洁能源的高比例外送和高效率利用。
循道而行。2024年,鄂尔多斯持续发力,以产业的“新”对冲旧动能支撑减弱,将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重点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防沙治沙光伏风电一体化项目“打包”推进,打造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毛乌素沙地“一廊多点”标志性项目,310万千瓦一体化工程项目全部开工,累计治沙面积达40万亩。
“风光”产业持续赋能,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2024年,鄂尔多斯市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自然城市”,并向世界展示治沙中国经验,美丽暖城生态名片愈发闪亮。
久久为功,鄂尔多斯清洁能源的增重和增势持续“走高”。目前,全市已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1419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28%。其中,已建成光伏治沙项目542万千瓦,在建拟建光伏治沙项目规模超3000万千瓦,继续在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倍增发展中走在前、挑大梁,成功跻身我国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之列。
建设风电光伏大基地,要下好绿电“怎么发”的“先手棋”,还要走好绿电“怎么用”的“关键棋”。
作为全国能源保供的“压舱石”,鄂尔多斯聚焦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搭建特高压绿电外送通道,为全国生产输送优质绿色电力。
刚刚过去的隆冬时节,蒙西至京津冀直流送电端配套500千伏输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重点破解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1200万千瓦新能源的“出行难”,进一步推进能源优化配置。
“目前,全市已建成以鄂尔多斯为起点的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2条,外送能力1600万千瓦时。正在推进实施3条电力外送通道,‘十五五’期间将新增3条电力外送通道,形成‘2+3+3’电力外送格局。”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励平说。外送电量规模近900亿千瓦时,鄂尔多斯用实力彰显暖城的“温暖担当”。
“问道”绿色发展,做大清洁能源的“盘子”,鄂尔多斯坚持做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在前不久的“新春第一会”上,鄂尔多斯再次重鼓响槌地提出要打好绿电、零碳、场景“三张牌”,切实把绿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争创以新能源为主导的国家级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