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四月,我市5338.2万亩草原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年假”,自4月1日至6月30日,这片占全市土地总面积近三分之一的草原,进入为期3个月的春季牧草返青休牧期。
春季牧草返青期恰似婴儿的“襁褓阶段”,此时放牧会直接破坏植物分蘖点,致使牧草丧失再生能力。鄂尔多斯草原的休牧政策,肇始于对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20世纪90年代,由于过度放牧,鄂尔多斯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跌破40%,部分区域产草量每公顷不足400公斤。同时,草原荒漠化严重,还导致沙尘天气频发,鄂尔多斯一度陷入“荒漠化、贫困化”的恶性循环。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严重的生态危机,倒逼出鄂尔多斯发展理念的革新。2000年,我市率先在全区推行草畜平衡和禁牧制度,在草畜平衡区春季牧草返青期实施三个月的休牧措施,大面积推广牲畜舍饲圈养,通过转变生产方式促进草原生态自然恢复,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1年,我市建立起“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的三级治理体系,并全面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5年为一个周期接续推进。这项延续了15年的草原“带薪休假”制度,让我市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2011年之前的不足42%,提高到现在的49.8%,平均干草产草量由每公顷566公斤提高到738公斤,有效提升了草原的综合功能,生态系统自愈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多年来,为加快提升退化沙化草原治理修复能力,我市大力推广柠条改良灌丛草场模式,加大对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的种植力度。同时,积极引导农牧民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减轻草牧场压力、缩短养殖时限、降低饲养成本。此外,我市还通过构建“网格员巡护+高空无人机+地面高点视频监控”“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的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强化草原过牧监测预警巡查机制,实现了草原智慧化监管。这种拓宽草料来源、优化养殖结构、升级监管水平多管齐下的治理模式,不仅形成了“以草定畜,以畜促草”的良性循环,提高了草原治理效率与可持续性,更为周边地区荒漠化防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新范式。
用科技守护传统,以智慧延续文明。鄂尔多斯用实践证明,草原不只是生产资料,更应该是生命共同体;草原上的休牧方案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调控,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踏上新征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鄂尔多斯正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