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牧民们正利用沙柳平茬收割机和运输车辆,井然有序地开展沙柳平茬与运输工作。
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额尔和图嘎查牧民斯庆巴特尔说:“一台机器一天能割20到30亩,一亩地能割1到2吨。”平茬是一种农林管理措施,通过将植物的地上部分从近地面处全部割除或砍断,刺激植物从根部或茎基部重新萌发新枝,促进植物更新复壮、延长寿命。沙柳作为一种耐旱、成活率高、抗风沙的灌木,常见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是重要的固沙植物。若不定期平茬,沙柳会生长减缓,逐渐衰老甚至死亡,导致固沙能力下降。在毛乌素沙地,平茬管理是沙柳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对防治荒漠化意义重大。
鄂托克旗林草局资源监测站工作人员高胜甫说:“平茬年限是5至8年,因为这一时期沙柳的利用率最高。平茬后,沙柳会延伸出数十根根系,生长到直径1公分左右时,高度和直径都适合用于防风固沙的沙障,还能储备下来当作苗木进行栽培。”
为了最大化利用沙柳枝条的生态功能,平茬后的沙柳枝条经科学运输,就近用于沙障铺设或扦插治沙,既是治沙材料,又是经济资源。我市在“三北”“双重”等林草生态重点工程建设中,推广“以工代赈 先建后补”模式,吸纳带动低收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当地农牧民就业增收,有效赋能防沙治沙提质增效。
斯庆巴特尔告诉记者:“生态环境变好了,我们就把沙柳卖给工程方,可以用于绿化,年收入五六万元。”在毛乌素沙地,鄂托克旗创新采用机械化沙柳平茬与“以工代赈”模式,实现生态治理与富民增收双赢。
今年,我市将全面开展全年沙化土地治理500万亩、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超1000万亩的生态建设任务。“我们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先建后补’模式,优先吸纳农牧民投工投劳,优先购置本地种苗和沙障原材料,优先农牧民实施灌木平茬、草原改良等保护修复项目。2024年累计14.69万人次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人均增收1.5万元。”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宋俊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