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新闻>今日鄂尔多斯
开启“三位一体”全过程人民民主地方实践新篇章 聚才集智:“亮出”新段位
发布时间:2025-01-18 10:43:00      作者:张晓艳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近悦远来,集智聚才。鄂尔多斯,正成为“千里马”竞相驰骋的高地。

  2024年,鄂尔多斯市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落实“三个四”工作任务,以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为统领,在“首位战略”“首抓成果”“首先服务”上下力气、做文章,不拘一格引才、搭台铺路用才、真金白银留才。全市人才总量持续扩大,人才结构更加优化,人才段位不断跃升,成功入选“2024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前50强,人才吸引力攀升至全国地级城市第34位。
  鄂尔多斯因人才而精彩,人才在鄂尔多斯更出彩。
  强化“首位战略”设计 破解人才困局
  “我们和暖城一起,在‘零碳’产业的赛道上领跑时代,不仅因为这里有‘新’,更因为她有‘心’,暖城对人才的厚爱总是无数次超越我们想象,就如无数次给予年轻人以光亮。我想这是这座城市最‘友好’的能量。”
  就职于鄂尔多斯远景动力有限公司的康凯凯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他的“鄂尔多斯印象”。
  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力推进,鄂尔多斯市的“三个四”工作任务激战正酣,全面高质量发展已经开始“抢滩登陆”……发展良机转瞬即逝,发展壁垒亟待破解,无人才不成功,缺人才难以进。
  2024年,鄂尔多斯市紧盯“国之大者”“区之要事”“市之要点”,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构建人才“首位战略”,将引才、育才、留才工作“置顶”于全盘全局,顶格推进,用心用情全力打造人才友好型城市,着力破解人才不来、人才难留的困局。
  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抓大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解难题”的工作机制,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将“述才”作为党组织书记必述内容,引导各地各部门实施“人才工作书记领题项目”44项,推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担任“首席人才官”“首席科技官”。
  以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为牵引,印发实施《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全市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全方位推动制度、发展、环境、民生、文化“人才友好”。
  对标一流出台人才新政“双30条”,制定《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安置实施办法》等42项配套落实办法,迭代升级科技新政“2.0版”。出台“服务暖城新市民0477若干措施”,向海内外英才发出“暖城爱才”的盛情邀约,为城市发展集聚“第一资源”,这是对暖城未来最靠谱的“投智”。
  推动实施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创新研发人才“政企共育”、硕博研究生“预引进”等创新举措,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和“预认定”机制,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
  建立财政投入刚性增长机制,2024年人才和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分别达到2.96亿元、12.32亿元,较上一年度分别增长196%、25%。全年累计兑现各类人才奖补经费2.54亿元,惠及各类人才1752人、用人主体125家。
  引导社会资本多元投入,设立“5个100”新质生产力基金,创新开发人才金融产品,发放人才贷8.12亿元、投保人才险155万元。
  ……
  一个集人才落户、就业创业、生活保障等多维支持为一体的政策“工具箱”已经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加速释放。
  “在这里,政策支持得非常好,我可以心无旁骛地搞研究,能将我在国外的所学应用于我们的科研攻关上,尽快产出能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成果。”内蒙古双欣环保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姜维说。
  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
  2024年,全市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3590人,人才引进数量较上年翻了一番,硕博研究生引进数量增长40%。成功引进5位院士,引领带动10个科技领军人才团队落地实施创新研发项目。
  如今的鄂尔多斯,有机遇、有支持,已成为广大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华的“梦工厂”。
  耦合“首抓成果”链条 打开科创格局
  1月11日,《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5)》在京发布。在中国地级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50中,鄂尔多斯市位列第33位,较去年提升10位,是自治区唯一上榜的地级市;在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100中,鄂尔多斯市位列第62位,较去年提升22个位次。
  过去一年,鄂尔多斯市可谓是“创”意满满。
  建成生物质制航煤-加氢异构万吨级中试项目,在国际上首次打通生产高品质绿色航空燃料全技术链条;产出的煤基航天煤油首次“腾空”,应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全球首台套千标方级的方形插片式带压制氢系统在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下线;世界首创煤转化技术成功应用……诸多“零”的突破,正是来源于人才的集聚赋能。
  作为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市深知打破“蛋壳”的最好办法,是内生动力。
  2024年,鄂尔多斯聚焦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在煤炭产业、煤化工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羊绒产业上搭建人才“磁场”,推动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三链”深度耦合,大力招引高精尖缺人才,首抓成果转化,以人才“变量”提升科创“增量”和高质量发展的“存量”。
  精准打出“组合拳”,持续打响“暖城之邀”招才引智品牌。组织182家用人单位赴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40所高校举办专场引才活动,让人才奔着产业来、带着成就留。在上海、深圳、雄安新区新设人才科创飞地,实现研发孵化在外地、转化应用在鄂尔多斯的协同创新模式。2024年,四家人才飞地累计入驻科研院所和企业56家,双向注册企业26家,引进高端科技人才51人,在研科技项目32项,拥有知识产权900余项。
  建强载体“大矩阵”,不断增强科创要素集聚能力。打造人才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组建成立由徐卫林院士领衔的鄂尔多斯羊绒产业院士研究院,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成立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组建煤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会3个产业创新联盟,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57家。推进“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清华大学——准格尔中试基地”和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迈向“生产线”,走进“大市场”。
  推进产教“深融合”,产业紧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在全区率先开发上线产业人才云图,编制发布《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扩大重点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规模,开设“订单班”“冠名班”58个、招生2129人。常态化开展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行动,出台《“科技副总”和“产业教授”选派管理办法》,首批选聘7名科研骨干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人才科创载体平台35家、自治区级以上人才科创载体平台4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02家。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分别达到51.3万人、5.5万人,分别增长12%、15%。
  在鄂尔多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从后方跟跑到前沿领跑……一个个人才“大显身手”的场景正在汇聚为高质量发展的“智高点”。
  推进“首先服务”优化 厚植人才生态新局
  服务人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优先,只有首先。
  在鄂尔多斯,处处都是引才、育才、爱才、留才的鲜活注脚,人才的每一件“关键小事”都是暖城念兹在兹的大事。
  2024年,暖城不断强化选育联动服务,分类实施人才个性化培养措施,打造助力人才成长的“充电宝”。
  与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4所高校签署协议,开展人才引育、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全方位合作,“借梯登高”让人才向“高”而行。
  深入落实“技能内蒙古行动”,开展特色化职业技能培训1.57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2806人,获评自治区级人力资源产业园1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人才“1+2”专项培育行动,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订单式”培养。选派1000余名农牧业科技特派员到农村牧区提供技术服务。
  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作开展“新生代企业家成长计划”培养项目,每年遴选50名青年企业家开展研修,选派296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一线给予技术指导。
  全年培育新增自治区“万人计划”行动六类以上人才470人,117名人才通过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
  2024年,暖城持续优化“礼遇人才”的服务“礼包”,着力构建人人向往、人才共享的生态环境。
  设立“暖才周转编”和“暖才学位池”,妥善解决一批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就业问题,启动人才公寓品质提升行动,775人“拎包入住”人才公寓。设立“暖城贡献奖”和“暖才补贴金”,将实打实的“暖才服务”向各领域人才及其亲属延伸。
  成功举办首届“暖城人才周”活动,组织开展“高校校长圆桌会”“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论坛暨北大校友鄂尔多斯行”等五大类22项活动,吸引35名院士、150名国家级高端人才、50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与活动,为人才拓展“朋友圈”。
  成立市属人才发展局和人才资源有限公司,依托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推行“人才服务专员”“人才一件事”等服务举措。发布服务暖城“新市民”0477系列措施。上线数字人才智慧服务平台,推出住宿、交通、医疗、生活等4大版块服务事项,实现人才服务线上线下联动。
  常态化开展“暖城暖才”氛围营造,规划建设“人才会客厅”“人才公园”和“人才科创走廊”等城市人才地标。
  “没想到工作环境、人文生态这么好,并且很快就解决了孩子上学等问题,一家人能团聚是我最大的工作保障。”内蒙古乾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新材料和智能制造高级工程师孟凡英说。
  2024年,鄂尔多斯市向37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发放资助经费900万元,为2128名人才及28家单位发放奖补经费9665万元,兑现高层次人才津贴、购房补贴、安家补贴3700余万元……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归属感。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随着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爱才、用才、敬才的东风强劲,人才的一池春水万流奔涌,汇聚起暖城鄂尔多斯的动能澎湃、千帆竞发!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