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新闻>今日鄂尔多斯
一粒沙的世界: 从“一阵黄风”说到“万紫千红”
发布时间:2023-08-18 09:48:00      作者:张伟 白伊林 张诗曼      来源: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开篇语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
 

 

  

  近年来,鄂尔多斯稳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向好,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历史性的转变,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鄂尔多斯奇迹”。即日起,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生态领域主题系列宣传报道“奋进!全国生态治理典范”,从一粒沙、一丛草、一颗杏、一条河、一只鸟、一朵花、一个人的小视角切入,生动讲述鄂尔多斯生态故事,全方位展示鄂尔多斯生态成就,要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在鄂尔多斯的版图上,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占到了全市面积的一半以上。多年来,鄂尔多斯人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将从前“一阵黄风过”的沙漠变成万紫千红的景色,创造了为世界瞩目的“鄂尔多斯奇迹”。
 

 

  

  库布其沙漠作为全国第七大沙漠,横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30多年前,这里荒无人烟,寸草不生,被称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每年,库布其沙漠出现沙尘暴的次数达50多次,沙区群众过着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的艰难生活,沙进人退,很多人远走他乡。
 

 

  

  “过去库布其沙漠的面积占到了全旗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沙漠给达拉特旗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也让生存变得艰难。特别是种植方面,有的春季农作物种几茬才能保住苗,老百姓深受其害。”达拉特旗沙漠治理专家吴向东说。
 

 

  

  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启动,达拉特旗开始了与黄沙的斗争。“锁住口边风头起,拉挡沙丘前后移”,当时,与沙漠争地的人们,依靠肩扛手挖,硬是把黄沙中的点点绿色,连成了线、聚成了片。目前,库布其沙漠已有1/3的面积被绿化,植被覆盖率由30年前的3%提高到了53%,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
 

 

  

  “过去人工造林是沙漠治理的主要措施,那个时期,主要是想尽快把树种活,把沙丘固定住,让沙漠绿起来。通过几十年的治理,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已由沙进人退变为沙退人进,风沙危害得到了彻底治理。”吴向东说。
 

 

  

  沙漠里不但有了绿色,更有了人气。旅游热度日益“拉高”,实现了从因沙致贫到因沙致富的转变。
 

 

  

  “我身后两到三万亩的这个区域,可以作为宝贵的旅游资源保留下来。”银肯塔拉沙漠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总经理李方说,“我们本地蒙中医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经常过来采集这里的中药,据他们介绍,这里目前已经长了190多种野生的中药材。”
 

 

  

  在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库布其种质资源库中,5200份种子被完美封存。不仅有沙柳、甘草、梭梭等十种适宜沙旱生存的“拳头”种子,也有从其他国家引进的植被。基地使用的种子包衣技术,也大大提高了恶劣环境下种子投射的精准度和成活率。这些种子和技术为库布其沙漠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沙漠增添更多色彩。
 

 

  

  亿利集团库布其沙漠种质资源库的讲解员王亚丽说:“在我们这里研究成功之后,就可以向其他地区推广。在西藏那曲,我们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和试验,种植了八种稀有植物,结束了那里不长树的历史。”
 

 

  

  从过去的“绿色输入”,到如今的“种质输出”,鄂尔多斯的治沙模式,为世界的沙漠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当人们沉醉于沙漠绿洲带来的神奇体验时,生活在鄂尔多斯大地上的人们,正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积极探索挖掘沙漠价值和意义。在库布其沙漠深处,总投资超 800 亿元、总装机规模 1600 万千瓦的世界最大风光发电项目在无边无际的黄沙中铺展开来,接连成片的光伏板肆意地吸收着阳光,将光转化为电传输到千千万万个老百姓的家中。
 

 

  

  “沙漠作为自然形成的未开发裸露地形表面,没有任何的阻挡,可以将风光能源进行充分利用,并且地形也适合大面积的工程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绿色发展的最大化。”达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生态建设项目办主任刘平介绍。
 

 

  

  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鄂尔多斯人将沙漠改变了模样,逐步构建起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和一二三产融合的生态产业综合体系,变沙漠“负资产”为“绿色资产”。从点点苍翠的绿色生态开始,到目前高科技加持下的绿色能源输出,鄂尔多斯市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农牧民等各方面力量参与沙漠综合治理,形成多渠道投入、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的防沙治沙新格局。
 

 

  

  一粒沙的世界,万紫千红。鄂尔多斯人,永远逐春!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