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新闻>今日鄂尔多斯
专家在“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作主旨发言
发布时间:2023-08-15 09:24:00      作者:王鑫 贺炫凯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8月14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在乌审旗开幕,4名国内外学界业界专家围绕会议主题作主旨发言。

  现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福友,以《萨拉乌苏遗址的考古新发掘(2021-2022)》为题,分享了发掘研究成果。他认为,新的考古发掘工作,重新找到并确认了1923年法国学者发掘的旧石器遗址点的准确位置,为萨拉乌苏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文物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等提供了基础;对出土的遗物进行了三维坐标测量,准确的地层、标本为萨拉乌苏遗址的年代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发掘出土了数量丰富的打制石器、骨角器和动物化石等,为研究旧石器时代萨拉乌苏区域古人类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考古材料;在遗址的地层测年、植物孢粉分析、动物化石鉴定等多个研究方向分别取得了进展。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周力平,以《萨拉乌苏遗址光释光测年:新数据与实验方法思考》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认为,在对遗址核心区范家沟湾和邵家沟湾收集的沉积物光释光测年技术测定,“河套人”生存的年代大概在5万年前左右,经光释光测年技术的测定更好地理解了这些遗址的沉积环境和过程。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拉宾·丹尼尔,作了题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西伯利亚、蒙古与中国北方人群的生存适应》的主旨发言,他认为,萨拉乌苏遗址发掘出大量的动物化石,结合北方的季节性变化,启发我们今后的研究应该关注一些动物皮毛、血液等残留物的分析,更科学全面地了解“河套人”的生存状况。

  德日进之友协会副主席、德日进后人玛莉·巴雍·德拉图尔以视频形式作了题为《德日进在中国—回顾他的科考工作》的主旨发言,介绍了20世纪法国友人德日进在中国开展的一些具有开拓性的合作研究工作,并倡议要扩大国际合作,发掘、阐释、传承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