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共建成自动雨量站257处、自动水位站83处、雨墒站20处、视频会议38处。
今年7月以来,我市经历多场强降雨过程,共发生31次洪水,为应对强降雨过程,多次下发或转发《关于做好强降雨防御工作的通知》,9次派出督查组到旗区指导工作,启动了2次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1次Ⅲ级应急响应,进行了4次防洪调度、2座淤地坝应急抢险……
健全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的背后,既是全市水利人积极投身水旱灾害防御斗争,顽强拼搏,取得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显著成果的展示,也是各地各部门坚守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力保江河安澜、守护百姓平安”的铿锵誓言。
担千钧之责,守万家平安。水旱灾害防御一直以来都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领域,衡量着执政党领导力,检验着政府执行力,体现着城市凝聚力。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自治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救灾各项责任,印发了《全市水利系统以案促改水旱灾害防御有关问题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方案》,对全市防御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推进水旱灾害防御问题“大起底、大整治”;完善了黄河干流、水库、山洪沟、淤地坝、滩区等重点区域险情应急处置、人员转移避险等方案预案和黄河滩区“一村一策”防汛预案,编制完成67座中小型水库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编制工作。同时,对全市67座水库、1682座淤地坝、53处险工险段进行全覆盖隐患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排查出隐患465个,其中水库166个、淤地坝196个、险工20个、水闸35个、抗旱应急水源10个、山洪灾害监测系统38个,已完成整改440个。
今年上半年,全市有效降水少,间隔时间长,西部地区重旱至特旱,遭受了30年一遇的春夏连旱。面对持续的重旱、特旱,全市水利系统多措并举,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相关旗区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并通过采取启动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添置抗旱设备、组织运水车辆、开展抗旱应急设施建设、组织抗旱应急设施维修、筹集抗旱物资等措施,全力开展抗旱保水工作。在这场抗旱保水工作中,全市投入抗旱资金1.47亿元,启用抗旱应急水源15处、抗旱机电井61140眼、泵站65处、机动抗旱设备38台套、机动运水车110辆,储水罐95个;新建机电井435眼,新建储水窖62个,清淤洗井1010眼;投入水泵170台,汽(柴)油发电机组104台,输水管3.36万米,移动浇灌25套,喷灌滴灌节水设备866.2万米;投入抗旱人数15875人,完成抗旱浇灌面积512.83万亩,解决了因旱10621人、67334头大牲畜饮水问题。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全市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和工农业用水安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水保障。
融合气象雷达产品、卫星云图、雨情实况、水情实况及淤地坝、水库、十大孔兑、山洪沟、工矿区等防汛隐患点的鄂尔多斯水旱与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服务平台,当监测到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时,会自动绘制风险等级图,在对应的地图位置处发出报警,实现灾害预警业务产品一键生成,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所在区域的防汛责任人,有效提高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这一技术正在成为防御水旱灾害的科技“利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我市坚持科技引领和数字赋能,广泛利用科技信息化成果,已建成山洪灾害和农村基层预警平台,基本建成鄂尔多斯水旱与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服务平台,以科技信息化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科学减灾。
追风逐雨减灾害,迎难而上保安澜。鄂尔多斯水利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强基固本,认真值守,科学调度,兴利除害,用“平安水利”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江河安澜的环境,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书写人水和谐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