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新闻>今日鄂尔多斯
小流域“治”出大效益
发布时间:2022-09-07 08:41:00      作者:郭彩梅 贺龙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开车从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出发,一路向西,约40分钟的路程,就来到西柳沟一级支流马利昌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区。这里沟壑纵横,站在坡顶视线向下移动:高低不一的坡面上,是一个个排列有序的“鱼鳞坑”,沟底,是一座座刚刚建好的“柳谷坊”。

  “这个柳谷坊可是咱多年来在水土保持治理中总结出的典型做法,它的作用不可小觑。”同行的达拉特旗水利局水保室干部杨玉清娓娓道来。柳谷坊是从沟头到沟尾,节节布设,技术人员先要挖坑打桩,编织柳条,用铅丝将柳条与木桩固定在一起,形成长长的网格,再在网格中铺满大小不一的石块,如此便于实现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减缓水流流速,真正实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同时又涵养水源,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马利昌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只是黄河达拉特旗段生态保护治理的一个缩影。从地形图上可看出,达拉特旗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素有“五梁、三沙、二份滩”之称,中部为库布其沙漠区,黄河过境190公里,“十大孔兑”由南向北纵贯全旗。

  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控制黄河入海泥沙量,减少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治本之策。达拉特旗立足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建设的理念,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农牧民主体、国家项目带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在上游孔兑丘陵沟壑区治理中,采取“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在中游库布其沙漠治理中,采取“南围、北堵、中切割”的治理模式;在下游黄河冲积平原治理中,按照“稳槽固滩”的治理模式推进。多种模式齐抓共管,有效地控制了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减少了入黄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

  从数据看变化、看成效,达拉特旗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由2001年的10.19%和64.4%上升至现在的28.9%和78.8%;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696平方公里,建成堤防167公里,“十大孔兑”综合治理度由原来的18.3%提高至32.79%。

  边治理,边富民。占地近5万亩的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就是例证。该基地采用“林光互补”的模式建设,可实现现代能源经济、沙漠生态治理、沙漠农林牧业、沙漠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在多年的治理中,达拉特旗已构建起以林产品加工、林光互补、林沙旅游、经济林建设、林下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林草产业体系,黄与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富民优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时代画卷上着墨添彩。”达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郭建忠介绍。

  一道道堤防,一片片林海,一个个产业,汇成绿水青山的生态长廊,铺开如画美景,守护黄河长久安澜。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