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蒙苏经济开发区以“改革攻坚年”为主线,聚焦产业转型与绿色发展双重目标,创新构建“全链条服务+全要素赋能”营商环境生态体系,推动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改革先行,构建营商环境“四梁八柱”
蒙苏经济开发区对标自治区级营商环境5.0版行动方案,率先发布《2024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6大行动、30项硬核举措”重塑服务生态。
制度赋能精准发力。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系统性优化政务、要素、法治、创新、政商“五大环境”,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提升至98%,企业开办实现“半日办结”。
数字政务迭代升级。创新开发“苏小V”智能服务助手,集成远程帮办、政策推送等28项功能,推动89%高频事项“掌上直达”,群众办事跑动次数减少80%。
项目为王,打造全周期服务“蒙苏速度”
蒙苏经济开发区聚焦重大项目全流程服务,创新“点长制+标准化”双轮驱动模式,推动项目落地效率提升60%。
“点长制”攻坚破难。包联领导化身“项目管家”,蹲点指挥部协调解决用地审批、用工短缺等堵点问题,在抢工期、推进度的要紧时期,把工作重心放在项目一线,在指挥部全过程、全流程蹲点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
“标准地”改革显效。推行“六个统一”供地模式,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31.46万平方米,实现“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采用组合模式供应土地104宗、面积1278公顷;累计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17宗、2080余亩。
“四图联动”精准调度。运用“进度图、责任图、问题图、保障图”动态管理,建立“日报告、周会商”机制,“保姆式”服务,成立混编专班,“点、线、面”协同发力解决项目抢工期、原材料供应等难题。
要素集成,构筑高质量发展“强支撑”
蒙苏经济开发区以“硬环境提质、软环境赋能”为导向,构建要素保障“黄金矩阵”。
提升基建能级。建成134.68公里智慧路网、日处理10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及6座220kV变电站,千亿级产业承载能力全面成型。
优化资金要素。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获批“科技兴蒙”“揭榜挂帅”等专项资金约4600万元,多次组织协调企业和银行进行金融引资贷款服务,通过积极发挥枢纽作用,对接6家银行为16家企业协调贷款。
厚植人才沃土。建成“青青客舍”人才公寓296套,推出“引才专列”赴外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34名、绿色新工业产业人才5000余人。兑现安家补贴8211万元,租房补贴302万元,700多名人才“拎包入住”“青青客舍”公寓。
生态共创,激发绿色转型“乘数效应”
蒙苏经济开发区紧扣“双碳”目标,推动营商环境“含绿量”与产业“含金量”双提升。
依托“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布局、100%绿电供应及智能物联能碳管理平台,已形成年减排1亿吨二氧化碳、创造3000亿元绿色产值的示范效应。建成光伏全产业链制造基地,生产储能电池6.46GWh、硅棒6.87万吨、硅片43.6亿片、光伏电池26.3GW、光热发电反射镜105万平方米。新能源产业产值完成200.9亿元,增长114%;出口结构优化,新能源产品出口额达到39.1亿元,增长6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4%。
2024年,蒙苏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52.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330家、701家,科技型企业总数突破千家,提前实现“十四五”期间倍增目标。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位居自治区前列,打造出能源基地转型升级的“蒙苏样板”。
蒙苏经济开发区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质效之“进”,积极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2024年撮合企业订单签约额突破25.66亿元。2025年,蒙苏经济开发区继续锚定绿色发展航向,将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集成创新,以更优生态助力企业“逐绿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