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对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进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乌审旗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体部署要求,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破难点、疏堵点、优服务,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一、实施精准服务,提升营商环境“亲和力”。进一步梳理权责清单,发挥职能权限,优化部门职责,党组领导带头到一线,开展调研,解决问题,并实行跟踪督查。推行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切实优化企业群众咨询、办事流程。充分发挥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用心帮助企业解决审批难题,企业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深入群众,倾听群众诉求,切实增强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
二、提升服务质效,助力企业降本纾困。一是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切入点,聚焦水电气暖网报装服务的痛点难点,破解企业“多头跑、来回跑”难题,建立市政公用服务“项目管家”机制,当企业提交施工许可申请时,“项目管家”主动联系相关企业为水气暖联合报装提供上门服务,组织市政公用企业开展实地勘察、施工、接入验收,为企业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同时市政外线接入工程,市政公用企业统一通过工程审批系统申报办理,市政设施接入涉及的审批环节(含管线工程规划许可证,涉路施工交通安全审查,市政设施建设占道掘动类审批,工程建设涉及城市绿地、树木审批)推行网上办理、并联审批。符合备案规定条件的,0.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工作。截至目前,已办理市政公用服务项目36个。二是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与“信用”挂钩制度,实施“信用承诺制”,对符合条件的守信主体,申报材料不齐备(必要件除外),书面承诺能在30天内补齐资料的,可先行受理,享受“容缺受理”“容缺审批”等便捷服务。目前,已为13个项目办理了“容缺受理”,为81个工程建设项目办理了“告知承诺制审批”,材料按期补正率达到100%。三是依法依规履行竣工联合验收、备案工作职责,做到应办尽办、程序合法、过程透明,不擅自增设或减少竣工验收、备案前置条件和申报材料,向社会公开流程图、事项清单、办事指南、申报材料和内容要求。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系统应用,全面落实竣工联合验收在线办理,能够通过部门交换获取的信息,不要求申请单位或个人提供。加强对工程建设单位的技术指导,主动靠前服务,帮助建设单位做好竣工验收各项准备工作,不断提高联合验收通过率。2024年对符合条件的46个项目进行了联合验收。四是推行政府购买方式开展施工图设计审查,同时实现了联合审图、全过程网办、全流程监管,加快项目投资建设进度,为建设单位提供免费、优质、高效的施工图审查服务。截至目前,已为43个项目提供施工图审查服务,为建设单位节省施工图审查费近65万元。
三、优化监管服务,助力企业减负提效。一是在燃气、建筑工程质量领域,以场景应用为突破口,整合监管规则标准,制定《乌审旗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实施方案》《2024年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多部门联合检查,力争“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执法,减少涉企检查频次,开展常态化综合监管,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推行“信用+双随机”差异化监管模式,将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对信用风险低的建筑工地、经营主体,降低抽查比例频次,以监管服务为主;对信用风险高的经营主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实现了“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的精准靶向监管,确保了监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