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锦旗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始终坚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营商环境”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目标任务,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出台务实的“硬措施”,营造优良“软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硬措施”中的“硬”指的是哪些方面?
“硬”就硬在制度的不断加强,杭锦旗用制度护航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将政策支持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成立了由旗委、旗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并调整设立了8个专项工作组,形成有效的组织保障体系。先后制定印发了《杭锦旗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杭锦旗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构筑营商环境“引力场”,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
“硬”就硬在不断提升行政服务能级。
以建设“锦心办”服务品牌为抓手,推动更多事项“掌上办、自助办、一次办”,全面提升项目审批效能。创新推行“区域审批备案”“多评合一联审联批”,1469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1283项实现“一网通办”,推动政务服务全覆盖、零距离、全天候。设立便企投诉热线,扩大“营商环境体验官”范围并形成长效机制,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政府带头信守承诺,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全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打造“温度+速度+态度”的政务服务新常态。
对杭锦旗来说,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城市形象,也是憨厚质朴、诚实守信的地区文化名片,更是未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杭锦旗促进营商环境“软实力”的不断发展,打造政策最贴心、办事最省心、投资最安心、服务最暖心、生活最舒心的“锦心办”品牌。
“硬”就硬在不断升级的法治保障。
为了企业健康发展,杭锦旗出台了《打造杭锦一流营商环境·法治先行16条举措》,重点围绕涉企政策出台、优化政务服务、规范监管执法、净化市场环境、加强法治保障等方面,明确了一揽子制度和措施。工作中推广试行“12265”工作法,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1个主体;搭建公共法律服务、便企诉讼服务2个平台;完善双向沟通机制、满意度调查2个机制;聚焦柔性执法、涉企违法犯罪、案件攻坚、企业周边环境整治、信用环境和宜居环境、市场秩序6个重点领域;做优化解涉企矛盾、稳评审核、小微企业维权、开通绿色通道、法治宣传5项服务。竭尽全力瞄准企业和群众的“最痛之点”“最盼之处”,抓住关键、直击短板,奋力推动营商环境迈上更高水平。
随着“硬措施”的不断落地,投资企业和群众对来杭投资更加充满信心。优良的“软环境”,不断促进着市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了杭锦“地方好、人厚道、事好办”的金字招牌,增进民生福祉。
2023年,杭锦旗还建成投用了人才科创基地,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9个、高层次人才87名;新增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中小企业7家,重点研发项目同比增长25%,10项重点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建成运行的杭锦零工市场,让打工人有了温馨的驿站;设立“青年人才驿站”,为来杭求职创业的青年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保障;挂牌成立国家、自治区级名蒙医工作站和蒙医心身医学科。基层群众医保实现就地结算,“优质服务基层行”受到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复审,成功创建自治区健康旗。实施暖城阳光餐饮797户,实现“阳光厨房”“智慧监管”全覆盖。建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投用社区养老服务站35处、“为老餐厅”8处,让老年人从“舌尖上”的服务,感受到“心尖上”的温暖。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杭锦旗将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关键仗,扎扎实实地干、久久为功地抓,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持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使杭锦旗的营商环境更优、发展磁场更强、市场活力更足、社会创造力更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