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作为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负责全市经济运行、规划制定、项目投资、改革创新和综合统筹平衡等工作。过去一年来,市发改委紧扣本职本责,听取民意民声,聚焦实干实绩,惠及民生民心,着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天向广大市民作简要汇报。
一、积极应对复杂形势,精准发力中观政策调节,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一是优化经济运行调度。我们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问题,全面分析把握经济运行的大趋势,建设全市“经济大脑”平台,创新运用税收、电力等大数据构建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体系。通过下沉企业了解微观主体实际困难,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解决问题,实现经济运行闭环调度,高质量完成全年增长目标。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突破6000亿元大关,在高基数上实现了高质量增长。
二是强化政策供给。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政策研究,努力将上级的支持事项和市委、市政府的蓝图规划逐项细化为能够落地实施的具体工程项目,先后组织起草全市《落实“五大任务”重点任务清单台账》《政策落地工程实施方案及重点任务台账》《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及2024年工作要点》《鄂尔多斯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政策方案,确保政策红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持续推动全市“十四五”规划落地,6大领域、25项主要指标进展顺利。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主要发展目标指标研究等在内的11项重大前期课题初稿。做好“三个重大”谋划,研究提出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大战略任务,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突破性的重大改革举措,以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标志性和骨干性的重大工程项目,争取国家赋予鄂尔多斯更多使命任务。
二、聚焦优化项目服务,全力攻坚重大项目建设,夯实了经济发展的根基
一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上门审批服务、项目集中联动审批、重大项目精细化调度通报,全力攻坚重大项目建设,实现重大项目清单式、精准化管理。2024年,全市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26个,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1738.2亿元,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累计争取各类资金65.1亿元,较去年增加26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自治区预算内资金9.7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46亿元,专项债8.57亿元,其他专项资金0.8亿元。
二是优化项目服务流程。通过流程再造、容缺受理等方式,着力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项目审批总时长压缩10个工作日,牵头组织重点项目集中联动审批和“项目审批服务进旗区、进园区”,2024年荣获“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集体”称号。2024年,全市在线平台共受理申报项目4596个,其中备案类项目3975个,核准类项目29个,审批类项目536个,申报项目总投资6914.06亿元;累计办结项目4635个,其中备案类4014个,核准类29个,审批类592个,办结项目总投资6916.18亿元,申报项目总投资位居全区第一。
三是精准保障要素需求。正确把握产业方向和投资重点,加大用能要素保障力度。2024年自治区和市级批复34个新建项目节能审查,总投资931.4亿元,持续提升投资水平,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积极争取节能降碳资金支持,助力企业绿色转型,组织申报2024年国家污染治理和节能降碳专项预算内投资,储备项目103项,获得4960万元资金支持,高质量完成三个批次大规模设备更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申报工作,获得自治区2.51亿元资金支持。
三、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跨周期谋划产业转型,促进了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一是加强转型政策跨周期设计。牵头制定了我市《2024年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等措施,加快建设优势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支持各类企业主体加快转型。编制完成《鄂尔多斯市重点产业链科技图谱》,为全市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引和动态导航。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生产节能、生活低碳、生态绿色,先行先试做好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二是加快新能源全产业链建设。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全面发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聚焦风光氢储车“建圈强链”,加快补齐缺链环节,已建成各类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43项,隆基、通威、晶澳、天合、远景、华景、国盛利华等一大批新能源装备龙头企业进驻鄂尔多斯,氢能装备制造、储能装备制造走在全区前列,入选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第31位,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加速提升。
三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现代煤化工产业提速增效,编制印发《鄂尔多斯市推进建设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乌审旗核心区的支持措施》,推进建设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2024年全市实施重点现代煤化工及其延链补链项目共23项,项目总投资1148.9亿元,截至12月末,完成投资226.3亿元,超年度投资计划13%。推动宝丰260万吨煤制烯烃建成投产,荣信、卓正等一批现代煤化工延链补链项目稳步推进,煤化工产业迭代升级步伐加快。
四、坚守为民初心,兜牢民生底线,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是办好惠民利民实事。2024年3月,我市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名单,制定印发《鄂尔多斯市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累计为职业学院,乌审旗、达旗、杭锦旗、鄂旗、伊旗等旗区的14个教育体育、医疗卫生项目争取上级资金3.25亿元。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织密扎牢全市民生保障网络。强化卫生、教育、养老托育等民生项目谋划储备工作,不断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在2024年全国消费帮扶工作联合调研交流活动中,鄂尔多斯“聚企地合力、助消费帮扶,全面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案例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二是保障市场价格平稳。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密切监测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价格变化情况。2024年我市主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CPI中的食品价格指数均未达到价格临时补贴启动条件。落实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行为。充电费用实行价费分离,居民住宅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用电均按照居民合表用户电价计收充电电费,引导充电设施运营单位降低充电服务费。
三是确保粮食物资储备安全。储备自治区级原粮8.6万吨、市级原粮14万吨和油脂0.14万吨、旗级原粮10.69万吨和油脂900吨,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管理规范,军粮供应足额到位。鄂尔多斯市首座综合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建成并投入使用,现储存市本级帐篷、棉被、棉衣、折叠床等共49类32万余件应急救灾物资,市本级储备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满足启动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二级响应(5万人)转移安置和需要应急生活救助人员需求的储备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