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随着游客对深度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鄂尔多斯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巩固“文化强市”和国家公共文化和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建设成果,不断丰富融合发展新业态,持续擦亮暖城文旅品牌,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相互赋能,力求让“诗”和“远方”在为群众提供幸福感中相融相生、相得益彰。
一、鄂尔多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亮点工作
(一)聚焦品牌建设,暖城鄂尔多斯“有人气”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聚焦“暖城鄂尔多斯”城市品牌形象,推出主题多样、特色鲜明的文旅活动,不断提高地区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举办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节活动,通过文艺演出、非遗展示、文创展销等形式,让“暖城鄂尔多斯”更加深入人心。以“红红火火过大年 游龙御马迎新春”为主题,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推出145项文化旅游惠民活动,带动旅游市场火热;举办“站在首都看草原 爱上内蒙古——筑梦北疆·恋上暖城”鄂尔多斯文化旅游首都机场宣传月活动、“恋上暖城 红动蒙陕——鄂尔多斯·延安·铜川红色旅游三城联动活动”、2024“暖城七点半”鄂尔多斯春夏文旅消费促进活动、“乐动北疆·恋上暖城”群星演唱会等吸引力强、体验感好、满意度高的文化旅游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展示暖城鄂尔多斯文旅形象,积极塑造和推广“暖城鄂尔多斯”城市品牌形象,在澳门召开的世界城市品牌大会上,“暖城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市文旅品牌塑造与传播案例获评“长城奖-文旅好品牌”,“活”了文化、“火”了旅游、“获”了人气。
(二)聚焦宣传推广,文旅创新营销“有关注”
一是推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宣传推广活动。在晋陕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周边省区等重要客源地深入开展城市形象宣传和文旅品牌推介。以“暖城鄂尔多斯”品牌形象为主题,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区域中心城市设置“暖城之窗”——鄂尔多斯文化旅游营销推广中心,向全国游客发出“暖城”之邀。二是持续加强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和推送。2024年春节期间我市在CCTV-1、国际在线、新华社等栏目亮相12次,音乐烟花秀、非遗闹新春等多彩民俗活动多次被央媒报道;五一期间在CCTV-1、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栏目亮相10余次,我市野生动物园、准格尔旗黄河大峡谷等多个热门旅游景区成为各大平台关注报道的热点,掀起了鄂尔多斯文化旅游关注新热潮。三是利用好融媒体、短视频传播优势,广泛宣传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内容,推出大型系列快闪《开往暖城的列车》《我和暖城有个约定》等系列短视频,点击阅读量达10万次以上,推出抖音短视频《“繁花”遇鄂尔多斯》,点击浏览量达37.2万次以上,持续提升鄂尔多斯城市影响力、知名度和关注度。
(三)聚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特色”
实施“文旅+”战略,找准产业结合点,推动文化和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指导支持准格尔旗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发展工业旅游,建构集工业遗迹保护、煤炭科普文化、休闲产业观光、生态文明展示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拓展文旅消费产品新领域。依托康巴什赛车小镇、库布其沙漠地带等旅游景区,持续开发运动体验、赛事参观、户外运动等体育旅游项目,促进文旅与体育融合。依托乌审旗红色小镇、鄂旗城川民院、鄂前旗桃力民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产品,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推进准旗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嘎查、查干柴达木村,东胜区灶火壕村和杭锦旗“未来草原”精品民宿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乡村旅游迭代升级。打造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生态游、休闲游、乡村游、红色游、研学游、工业游等新业态新产品,培育形成以响沙湾、鄂尔多斯草原、黄河大峡谷、七星湖为吸引点的休闲度假目的地,“文旅菜单”品类越来越多、融合发展特色越来越足。
二、鄂尔多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特色做法
(一)以服务为抓手,创新消费惠民新举措
出台《鄂尔多斯市关于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发放1000万元的“暖城消消乐”文旅惠民消费及自驾旅游、航空旅游等活动的旅游消费券。以“1+7+N”的方式,联动旗区、企业,共同打造“暖城七点半”夜间文旅消费品牌,发放60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补贴资金,并围绕“夜游、夜食、夜演、夜宿、夜集、夜读、夜健”七个主题推出60余项夜间文旅活动,持续培育多元化夜间文旅消费业态,不断激发旺季文旅消费潜力和需求。持续加大鄂尔多斯旅游一卡通年卡发行数量,不断扩大和巩固旅游消费市场规模。策划“你点我送”全民艺术普及培训、“暖城青年夜校”群众艺术普及培训,开设民乐、民歌、安塞腰鼓、太极等特色课程,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
(二)以文化为依托,丰富融合发展新产品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长城文化、青铜文化、红色文化等鄂尔多斯历史文化资源,为旅游产品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出“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展”“鄂尔多斯通史陈列展”等优秀展览,其中“黄河从草原上流过——鄂尔多斯历史文化陈列”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鄂博文创以“黄河从草原上流过”为主题,设计开发文创雪糕、发光棒棒糖、文物种草冰箱贴等30余款鄂尔多斯文创产品。推出“暖城有礼”文创食品,围绕饼干、奶酪等快消食品,设计包含蒙古包、阿尔巴斯羊、乌审走马和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标建筑类文创食品。组织实施“多彩鄂尔多斯”系列文化活动,将文物、非遗、经典民歌等特色文化贯穿到游客游览过程中。以演艺、非遗、文博、图书、文创等为载体,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景区建设中,推出《鄂尔多斯婚礼》《英雄》等一批剧目和实景演出,其中群舞《黑缎子坎肩》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金奖,舞蹈作品《马铃儿摇响幸福歌》荣获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
(三)以数字为引擎,赋能智慧文旅新动能
主动适应文旅产业个性化、多样化、重体验发展趋势,积极应用AI、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和旅游行业数据深度挖掘,大力培育和催生不同类别的数字文旅业态。发展沉浸式文旅数字化消费新场景,运用5G、VR/AR、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让鄂尔多斯文物“活”起来。全面升级改造鄂尔多斯智慧文旅平台,打造形成以大数据中心为核心,以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监管、智慧政务、智慧营销为主要功能的鄂尔多斯智慧文旅生态架构。深入打造“云游鄂尔多斯”文旅对客线上总入口,对系统进行迭代升级,创新产品供给,提升用户体验感。推动银肯塔拉、九城宫等旅游景区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超高清显示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型文旅产品。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市内数字科技企业与文化创意、旅游企业、文化场馆等对接合作,不断强化数字和文旅的双向赋能作用,努力推出一批基于数字技术和文旅需求融合共生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
在新时代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鄂尔多斯将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融合、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旅游吸引力和城市影响力,构筑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新优势,推动文旅发展“闯新路、进前列”,绘就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