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大局,深挖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实施黄河文化传承行动,落实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决策部署,对推进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
(一)规划体系逐步形成。进一步做好全市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梳理,加快建设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相关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纳入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持续建设和完善以“东康伊城市休闲度假区、沿黄风光文化旅游带、草原风情文化旅游带、沙漠生态文化旅游带、红色研学文化旅游带”为内容的“四带一区”融合发展格局。编制了鄂尔多斯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总体规划和文物、非遗、旅游3部专项规划,初步构建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规划体系。
(二)文化根脉赓续传承。深入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推动萨拉乌苏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阿尔寨石窟文化遗址整体综合保护纳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推动萨拉乌苏、沙日塔拉等黄河流域重要遗址考古发掘,组织实施阿尔寨壁画修复和安防提升、乌审召白塔修缮、霍洛柴登遗址安防、准格尔旗王爷府修缮、庙塔石窟寺抢险加固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鄂托克前旗、乌审旗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陕甘宁”片区。认真落实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全市革命遗址遗迹调查和全市长城资源核查。策划举办了“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市博物院加盟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推出《黄河从草原上流过—鄂尔多斯通史陈列展》《“峥嵘岁月·光辉历程”—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展览》等精品展览。启动实施鄂尔多斯黄河流域非遗传承人记录工程,编撰了鄂尔多斯非遗系列丛书。创排了《黄河回响》《黄河情》《胡笳十八拍》《山那边》等承载新时代黄河文化内涵、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承办和举办了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节、“黄河几字弯里的鄂尔多斯”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等黄河文化主题品牌活动。
(三)文旅融合进一步加强。立足鄂尔多斯市黄河文化旅游生态资源,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旅游休闲城市”目标,统筹“一区四带”文化旅游发展布局,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构筑“亮丽几字弯”文旅品牌,鄂尔多斯市获评“2023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优秀城市”,获评全国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大力推进休闲度假旅游、红色研学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培育形成了响沙湾、鄂尔多斯草原、准格尔黄河大峡谷、七星湖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5处景区入选国家级黄河主题旅游线路。精心设计黄河旅游线路,重点推出黄河几字弯自驾旅游、乡村旅游等一批精品路线。
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黄河文化资源创意转化不足。鄂尔多斯地处黄河几字弯内,河套人文化、漫瀚文化、青铜文化等黄河文化元素富集,但这些资源开发仍处于以景区展示的方式,缺少以通俗化、趣味化、现代化方式的呈现,黄河文化的资源优势与黄河文化的影响力不相称,未能用符合当代文化语境的表达使游客充分理解黄河文化资源深厚的价值内涵,降低了游客游览的体验感,难以激发对黄河历史文化资源的兴趣。在文化产品创意领域,缺乏能够反映黄河文化、表达黄河精神的广播影视、网络动漫、演艺娱乐等方面的文化产品,对黄河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利用不足。
(二)黄河文化旅游带缺乏优质文旅融合项目。当前我市沿黄风光文化旅游带的相关文旅融合优质项目载体短缺、业态不够丰富,仅局限于观光游和初级休闲游,且除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外,其他项目缺乏对黄河文化的创意植入,黄河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程度不深,渠道和形式不够丰富,缺乏形式多样互动沉浸性的黄河文化消费场景。2020至2023年期间市场主体对文旅项目的投资热度不足,文旅融合的产品研发及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不足,产业的带动力有限,对当地民宿、餐饮等下游产业链拉动较小,未能形成较好的产业延伸和产业关联效应。
(三)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短缺。我市有2个项目列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库: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建设项目、鄂尔多斯市非遗馆建设项目。其中,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建设项目因涉及与呼市一体化推进景区建设事宜,已移出备案库。再无其他项目列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库,入库项目较少。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黄河文化资源转化利用。一是摒弃单纯依靠营建景区的资源转化方式,从文化符号提炼、创新表现形式等方面着力推动黄河历史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挖掘黄河文化元素、提炼黄河文化价值符号,依托生活化的产品,如家具、茶具等,巧妙地嫁接融合,以日常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大众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度和喜爱度,突出文化元素、文化价值对旅游方向性的引领作用。积极利用5G、AR/VR、全息影像等现代技术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表现方式,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由单一向多样、由静态向动态、由平面向立体的转化,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真正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被游客广泛接受。二是丰富故事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依托黄河流域的文学作品、民间故事传说等内容素材,借助影视剧改编、短视频等小屏短剧创作,吸引多元人群,丰富游客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体验和感知方式。
(二)加快优质文旅融合项目落地。一是打造特色突出的旅游精品线路。以黄河文化脉络为主线,结合鄂尔多斯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具有黄河文化的特色主题文化线路,延长黄河地理标志产品旅游产业链,通过打造文旅+餐饮+休闲农业+研学+体育+康养+文创产品的发展模式,打造漫瀚调、河套人、黄河几字弯等黄河文化标识,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黄河几字弯的文化价值,持续打响“亮丽几字弯”文旅品牌。二是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的特色品牌,创新黄河文化的展示方式和传播渠道。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融合戏剧、微电影、情景剧、综艺、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打造一批形式多样具有互动沉浸性的文旅消费集聚区、产业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消费活力。
(三)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步伐。明确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路径,从构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加快信息驱动建设步伐、打响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打造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志和标识系统等方面,完善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的研究。结合鄂尔多斯黄河文化资源特色,综合地形地貌、文化特色、资源特征等对黄河流域进行主题特色分区,以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为抓手,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方式,持续深化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促进现有优质项目列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