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以下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民生等反面,作用非常显著。抽样调查显示:一季度,鄂尔多斯市244家规模以下服务业企业总体运行平稳,但经营中市场需求不足、招工不易、经营成本上升等难题影响企业发展壮大。
一、规下服务业企业样本分布情况
调查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表
行业门类 | 企业数 | 占比(%) |
合 计 | 244 | 10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4 | 13.9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37 | 15.2 |
房地产业 | 28 | 11.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3 | 17.6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5 | 10.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8 | 7.4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3 | 5.3 |
教育 | 7 | 2.9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0 | 4.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9 | 11.9 |
接受调查的244家样本企业涵盖了服务业十大门类,样本量排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3家,占比17.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7家,占比1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4家,占比13.9%。
二、规下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1-2月,调查样本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9592.3万元,同比增长8.2%。十大门类呈现“六增四降”,其中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速分别为96.7%、81.0%和53.1%。问卷调查显示,本季度有78.6%的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季增加或与上季持平。分行业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三个行业营业收入较上季度增加或持平的比重超九成,分别为100%、94.8%和93.4%。
三、规下服务业企业发展状况
(一)综合经营情况基本平稳。一季度,六成多企业反映企业综合经营情况一般或良好。其中,在对“本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比上季”选项中,选择“明显好”与“较好”的有37家,占比15.2%;选择“差不多”的有125家,占51.2%;选择“稍差”与“明显差”的有82家,占33.6%。在对“预计下季度企业经营状况”的选项中,选择“明显加快”与“有所加快”的企业有29家,占11.9%;选择“基本持平”的企业有145家,占59.4%;选择“有所放慢”与“明显放慢”的企业有70家,占28.7%。
(二)税费负担进一步减轻。随着国家对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的不断落实,一季度,规下服务业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减轻。调查结果显示,享受税收政策优惠的企业达201家,占82.4%;享受国家与地方财政资金支持的企业有51家,占20.9%;享受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的企业有21家,占8.6%;有23家企业表示享受简政放权的优惠,占9.4%。
(三)市场需求不足是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规下服务业企业受限于自身规模小、资金少、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市场需求不足是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查问卷显示,市场需求不足在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排名第一,占比达38.9%。用工成本上升快、原材料成本上升快仍是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成本的不断上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认为用工成本上升快的企业有87家,占35.7%;认为原材料成本上升快的企业有35家,占比14.3%。
(四)资金紧张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资金压力一直是困扰规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小微企业普遍又存在财务制度不完善、整体信用度不高等问题,使得很难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民间借贷通常又承担着高利率。在业务量减少和经营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通过融资扩大经营所获得的效益不高,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无融资需求、不愿扩大规模的情况有所上升。数据显示,71家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是经营面临的突出问题,占比29.1%。173家企业本季无融资需求,占比70.9%;71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中仅31家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并贷到款项。
四、意见建议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规下服务业企业在融资、减税红利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优化规下服务业企业所处的融资、投资环境,为轻资产的规下服务业企业提供高效率、低费用的金融服务。
(二)提高市场占有率。政府部门可积极构建电子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等服务,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规下服务业企业尽快提升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水平,拓展国内外市场。同时,各中小企业也应该联合起来共同谋求发展,积极发挥双方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发展,以期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面对企业突出的问题,针对招人难、留人难的现状,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面向劳动力市场,培养急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以缓解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企业可从自身出发,对合适人才进行技术培训,培养专业人才;加强自身人才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为企业留住专业人才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