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数据发布
鄂托克旗:绿为底色 循环发展
发布时间:2018-08-27 11:07:19       作者: 王玮 梁波       来源: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绿色是新时代发展的底色。

绿色的西鄂尔多斯高原,在进入仲夏后,雨水连绵,草木葱茏。朦胧中的阿尔巴斯山极目远眺。

被人亲切称作“岩羊爸爸”的阿日并老人,因爱好摄影,而与阿尔巴斯山中的岩羊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坚持为岩羊送水,用人间真情守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据阿日并老人说,在2010年的时候,他上山十次只有三四次能看到岩羊,现在基本每次上山都能碰到,岩羊从过去的几十只增加到了几百只。

岩羊生活的地方,就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之上的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这是一个以保护古老残遗濒危植物、草原向荒漠过渡的植被带和多样性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鄂托克旗按照《环保法》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全局性考虑问题、创造性谋划措施,不断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联合执法、投诉受理、出入管理、界线公示、档案信息、宣传教育等长效机制,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决心推动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编制了《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形成了科学的治理规范。2017年林下植被物种数量相比2012年提高了27%,四合木、半日花、绵刺等珍稀植物种子人工种植全部成功,大量新的珍稀植物群落正在形成。

西鄂尔多斯,这片分布335种野生植物、72种古老残遗濒危植物的远古大陆正在新时代绿色发展观的深刻革命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早在今年开春,大片黄灿灿的沙冬青就竞相盛开在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内。沙冬青是鄂尔多斯高原和阿拉善荒漠区所特有的建群植物。据鄂托克旗文管所副研究员巴特尔介绍,今年立春早,墒情好,所以花期也早一点,加上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近年来降雨量的增加,沙冬青等濒危植物不仅开花早而且面积大。

沙冬青的大面积开花,不仅表明了土壤墒情好转,更印证了自然保护区正在成为绿色发展的循环系统,而现代化鄂托克建设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设。

随着保护区生态治理和修复力度的不断加大,雨水多、植被好、草原动植物多样化群落显著增加,已经成为西鄂尔多斯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有力见证。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鄂托克的征程中,鄂托克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编制《鄂托克旗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着力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着力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力度,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迈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近年来,全旗累计实施林业生态建设106万亩、草原生态围封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0万亩,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24.02%和41%,生态自然恢复区面积达到740万亩,完成棋盘井、蒙西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任务348项,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1%,园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80天以上,PM2.5浓度下降8%,自然保护区退出矿业权80家,完成“两断三清”62家……

一大批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重大生态保护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美丽鄂托克建设驶入了新时代的发展快车道。“下一步,鄂托克旗将全面建立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持续加大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赢的新局面。”鄂托克旗环保局负责人说。

目前,鄂托克旗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三次产业绿色转型。大力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生态型、节水型现代农牧业转化,全面推进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任务,建成现代农牧业基地17万亩。积极构筑以化工产业为主导、煤电产

转摘声明:转摘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