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一条蜿蜒的乡村公路从家门口延伸,经过哈巴格希街道,一路逶迤直奔康巴什新区的城区。城区内,所到之处,宽阔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车流如织,楼房错落有致,景观大桥横跨乌兰木伦湖。
想当年,这些路雨天一路泥,晴天烟尘起。而现在,“道路通了,城乡近了;脑筋活了,门路广了;收入多了,面貌变了”,这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哈巴格希街道哈巴格希村农民带来的切身感受。现在这一条条道路的畅通,带动了经济、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让康巴什新区实现了美丽“蝶变”,居民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幸福。
道路修到家门口
街巷硬化工程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康巴什新区目前只有一个哈巴格希村,其他村的农民全部转移到了北区的城乡统筹园区和中心城区。自“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不论是中心城区还是哈巴格希村,道路交通环境均得到优化升级,极大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带动了乡村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在中心城区,一出小区便是整洁的柏油马路。康巴什新区现已修通近百条城市道路,整个城市处于立体交通枢纽的位置,交通十分便捷。大街上,清洁能源公交车、公共自行车随处可见,康巴什大桥、纬四街立交桥等亿元以上重点工程,更是成为了标志性建筑景观吸引游人驻足留影。截至目前,康巴什新区共有柏油马路49条、桥梁4座,其中北区27条、城乡统筹园区11条,柏油马路总计长度共计186.3公里。
漫步于哈巴格希村宽阔、平整的乡间道路,路肩两侧修整一新,让汽车开到家门口成为现实。不仅如此,村社在农村公路修通后,还相继组织实施了院落整理、改厕等工程,使农民的生活习惯和乡村习俗也在潜移默化中变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哈巴格希村在乡村道路硬化专项活动中,着眼于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群众出行,大规模休整农村公路,大力实施各级公路网化工程,进一步畅通了路网。截至目前,共修整乡村道路约97公里,所修整道路全部为按照石子、白灰、土的固定配方铺设的砂石路。现如今,哈巴格希村各社全部实现了路路通、户户通。乌兰什里六队的村民白玉小高兴地说:“路宽了,也平整了,去城区一支烟的功夫就到了!路通了距离就更近了!”
为群众护航“幸福路”
俗话说,攻城容易守城难。同样的道理,养护好一条道路,并不比建设一条道路轻松。当前,康巴什新区道路四通八达,道路网络日渐成型,但道路管护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道路管护主要涉及路面保洁、道路边沟清理、道路障碍物清理、道路巡查、安全隐患排查等。如何让城区和城郊道路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好居民生产生活,康巴什新区着眼于一个“护”字。
针对中心城区道路建成后的管理问题,交通管理部门建立了养护管理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建立稳定的道路养护管理队伍,定期清扫,及时修复破损路面,确保道路畅通无阻,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同时严厉打击破坏损毁道路、侵占路产路权、乱搭乱占、超载等违法行为。在2015年对康巴什新区市政设施及北区城乡统筹园区进行维修整改工作中,共计维修环保砖13068平米、侧石4009米、缘石5008米、火烧板392平米、石材377平米、沥青路面405平米,新铺盲道28平米,更换井圈井盖及雨水篦子107个,灌缝城市道路沥青路面106695米。
在城郊地区,由于农村道路客货运量大幅提高,重型车、超载车日益增多,而与之相应的道路管养机制却并不健全,超重超载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村道路负荷越来越重,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使用寿命降低,管护难度及管护工作量加大。“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康巴什新区不断健全完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村民爱路、护路意识,提高村民参与建设和养护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乡村道路管理养护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通过这一条条路,转移农民把乡村的土鸡、土鸡蛋、粮食猪等绿色农产品输送到城里来,既为自己增了收又让市民放了心。通过这一条条路,转移农民住进了环境优美的精品小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通过这一条条路,转移农民免费接受了计算机、电子商务等20多类先进技能培训,在城市找到了工作岗位或实现了自主创业。
一条条道路,使农民从乡村走向了城市,也从传统走向了现代,更从就业创业走向了宜居宜业,最后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