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杭锦旗在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强化薄弱环节,对农村牧区食品安全隐患,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多种方式排查、整改、提升。
一、线下方面
(一)全面检查,加强重点。在日常检查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对象、重点品种、重点区域。以农村牧区商店、生活超市、小食杂店、小摊贩、餐饮店、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检查对象,以节日热销产品、肉及肉制品、粮油、水果蔬菜、海鲜及其制品、酒水及饮料等为重点品种,以校园周边、旅游景点、集贸市场、车站等为重点区域,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检查,消除隐患,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二)严格查验,强化整改。查看生产经营食品的包装标识、食品原辅料及相关产品进货渠道、经营主体证照持有、索票索证、健康证持有、环境卫生以及是否经营使用“三无”和过期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主体责任落实等情况。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边整治边整改措施。执法人员现场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等制度,确保食品及原料来源合法、质量合格。
(三)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在不同时期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例如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夏季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大排查等,不断加强对农村牧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二、线上方面
(一)依托智慧监管平台。依托阳光餐饮和风险分级评定结果,对农村牧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动态监管。例如,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实时了解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自查情况、监督检查情况等信息,提高监管效率。
(二)加强信息宣传与交流。通过电子显示屏、微信群等线上方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工作,让经营者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让群众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线上渠道收集群众的反馈和举报信息,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共检查农村牧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00余户次,排查食品安全隐患73条,已全部完成整改,发现违法行为21起,立案查处21起,罚没款5.6215万元,有效地排查整改了农村牧区的食品安全隐患,提升了农村牧区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