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委托,由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等专家一行,对鄂尔多斯市博物院由国家文物局拨款的三个项目进行结项验收,即鄂尔多斯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鄂尔多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鄂尔多斯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参加结项验收会议的还有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张亚强、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袁新华、博物馆科科长辛戎、鄂尔多斯市博物院院长窦志斌、副院长李锐及相关负责人参加验收会议。专家组一致认为三大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同意通过项目结项验收。
鄂尔多斯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完成三维文物数据采集和制作267件套,高清文物拍照828件套,为我院珍贵文物留存了一份数字档案。尤其是三维文物数据采集,是一种高精度文物数字化的保护方法,通过3D的扫描可以对文物建立一份3D数据文档,为以后的文物复原、修复提供十分齐全的资料;同时3D扫描充分补充了传统博物馆展示的限制,观众可通过电子触摸屏360度自由观看展品,本次项目的完成为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实现智慧化建设迈出了探索性的步伐。
鄂尔多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共完成176件(套)文物的保护修复。金属文物141件(套),其中二级文物84件(套)、三级文物57件(套);陶瓷35件,其中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25件。这批珍贵文物是研究鄂尔多斯地区不可多得的历史实物资料,该项目的实施让这批文物得到及时的保护和修复,使文物重现昔日光彩,为以后的保护、研究、展示提供了保障。
鄂尔多斯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一是为鄂尔多斯博物馆建立了一套无线环境监测系统,二是根据监测系统数据为各展厅配备相应的调控设备,如:恒温恒湿储藏柜、加湿除湿一体机、空气净化器、无酸纸囊匣等,有效整治优化文物展示、存储环境,达到“稳定、洁净”的保存环境。预防性保护就是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损坏文物的情况进行科学监测、分析、研究,从而制定适宜地预防性保护措施,通过有效利用调控设备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文物地损害。
验收组走进展厅、库房、机房等对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现场查看、档案资料查阅、听取汇报、现场提问等方式重点对项目中的文物数据存储情况、修复档案整理情况、预防性保护调控设备使用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并对项目实施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验收组组长李化元老师特别提出:将院内原有的藏品管理系统融入这次新建设的文物数字化管理系统中,实现藏品数字化统一管理。
验收组对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三个项目的实施工作及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以项目成果为导向,圆满完成三大项目,分别从文物本体保护、文物数字采集、文物保存环境预防监测三个方面来对鄂尔多斯历史实物资料进行保护,以延长留存文物的时间,使鄂尔多斯历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并向鄂尔多斯市博物院三个项目顺利通过结项验收表示祝贺。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袁新华向各位专家为博物院提出中肯专业的建议表示感谢,希望各位专家能多给予鄂尔多斯历史文化建设的指导。鄂尔多斯市博物院院长窦志斌讲到三个项目自2020年得到同意批复后,院里就高度重视,认真部署、按节点实施、验收工作,如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今天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结项验收,博物院会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完善结项资料,充分运用项目成果,有效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做好历史文化的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