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审旗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深入挖掘深厚文化底蕴,让乌审旗这座从远古走来的文化名城焕发出更多时代光彩。
以文化人为城市铸魂
昔日沙窝窝,今日变绿洲。几十年来,乌审人创造和发展了“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的独特经验,探索出适地适树科学治沙的发展路径,牧区“大寨”享誉全国。如今,牧区“大寨”博物馆、牧区“大寨”特产小木屋、生态文明文化广场、主题文化长廊、研学培训教育基地……乌审人正用一个个绿色生态故事,书写着一个牧区“大寨”的品牌故事。
文物保护赓续血脉。乌审旗以创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目标,制定印发了《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实施方案》《乌审旗革命故事征集通知》和《乌审旗革命文物征集通知》,完成了《乌审旗红色旅游规划》修编工作,征集革命历史文物重要会议材料、老照片、生活用品等。
文艺精品为民惠民。乌审旗围绕“两个打造”,创作完成歌曲《血脉相承》《为你自豪》、马头琴管弦乐曲《草原人民歌唱祖国》《草原红色浪漫曲》,歌舞晚会《萨拉乌苏儿女心向党》等20余件文学艺术精品,成功举办音乐晚会《唱响北疆 唱响乌审》,完成歌舞剧《绿色的守护》剧本编创工作。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22年以来,为发挥利用好乌兰牧骑、马头琴乐团、文化馆和图书馆等作用,乌审旗广泛开展戏曲、非遗、文博、图书和演出进校园、进景区、进基层等活动,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和创文化的转变。
书声琅琅书香氤氲。近年来,乌审旗不断深入贯彻文化体制改革,结合基层文化活动阵地“5+3”功能整合工作,建成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1个、国家县级一级文化馆1个;博物馆(展厅)19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6个、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1个、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2个;培育文化户6566户、文化独贵龙123支,建立流动图书服务点37处,草原书屋57家,万村书屋5家,形成了以旗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为核心、苏木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嘎查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点、文化户为补充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乌审旗启动实施旗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推动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建成462个“地面数字加油站”,利用“互联网+”不断提升基层文化阵地使用利用水平,构建了“城镇十分钟”“农区两公里”“牧区十公里”的“公共文化服务圈”。
以文塑城让城市焕新
进入新时代,城市发展因文化而焕发更多光彩。当前,乌审旗进一步放大综合效应,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交通水利改善、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乡村振兴提速。
2021年起,乌审旗不断在打造各类“点”上下功夫,让居民群众“出门见绿、移步入园”,满足居民就近休闲、健身运动需求,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生态文明风景线。
近年来,乌审旗提出建设嘎鲁图镇生态水系,通过“引水绕城、以水润城”,增添城市“灵韵”,有效解决周边煤矿矿井疏干水利用问题,打造以存放净化为主、景观为辅、利企利民的惠民工程,,形成了以“绿色生态、娱乐休闲”为特色的多功能生态文化走廊,做到了还水于民、还景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