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挂号、医保结算、信息查询、异地就医备案……患者只需一部手机便可实现“一站式”全流程就医服务,这正是达拉特旗医疗保障局以数字赋能提升群众就医体验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我旗充分发挥医保连接医疗、医药领域供需双方的优势,以医保数字化改革为驱动,推动医疗医药服务模式创新,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让数字医保服务惠及全旗参保群众32.52万人。
推进电子凭证应用筑基础,让就医迈向“码时代”。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码)是全国医保线上业务唯一身份凭证,参保人可通过医保电子凭证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医保扫码支付、在线结算、医保账户查询等多场景使用。除就医购药外,随着信息平台的逐步完善,参保群众还可通过电子凭证享受各项在线医疗保障服务,包括医保业务办理、医保账户查询等,着力推进医保服务从“卡时代”迈向“码时代”。
达拉特旗医疗保障局优化“互联网+医保”服务模式,多措并举推进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工作,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医保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精心组织动员,召开专题动员会、培训会、推进会,动员全旗各方力量,强化工作职责,在全旗范围内开展一场医保电子凭证激活赶超战,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强化督促指导。深入各苏木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开展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工作。医保工作人员“手把手、面对面”为居民群众讲解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和使用方法,为不熟悉电子产品的老年人提供“手把手激活”,指导学会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确保“人人会激活、人人会使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海报,拍摄医保宣传视频,运用局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快手号等平台,推送医保政策相关信息,在医保大厅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医保政策宣传片,为医药机构配置扫码墩等方式,不断提高我旗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知晓率和激活使用率。截至目前,全旗375家定点医药机构全部开通了医保电子凭证结算,共激活医保电子凭证31.45万人,激活率达到95%,为全旗实现医保移动支付、电子凭证全流程应用,就医购药扫码支付、刷脸支付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医保通”工程全覆盖,让医保服务“村里享”。达拉特旗医疗保障局大力推进智慧医保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是跟踪实施进度。成立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按照市医疗保障局有关要求,统筹和协调好各苏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及党群服务中心等面向群众的基层服务机构,并实时跟踪“医保通”智能服务终端设备配送、安装及实施进度。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跟踪反馈,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全旗的设备安装及调试工作。二是强化培训管理。为了保障培训能够保质保量进行,采取多种方式的培训措施,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为苏木镇卫生院和村医信息负责人提供现场培训和线上培训,详细讲解“医保通”系统的操作流程和设备性能。并针对培训效果进行上门督导检验,保障各年龄、各文化层次的村医用户“会用、能用”,进一步提高基层“医保通”的使用率,让群众就近享受医保便民服务。三是完善硬件设施。与金融机构合作,投资550万元为经办大厅配备医保自助一体机,为定点连锁药店配备医保智能药柜,为各服务站点配备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依托“行走的医院” 打造“行走的医保”,争取市局投资63万元,为村卫生室发放153台“医保通”手持终端设备,参保人在家即可通过“医保通”实现移动医保结算、医保退费、就诊信息和目录信息查询等服务,实现高龄老人和农村群众提供就医购药报销上门服务。四是实现医保缴费“掌上办”、参保核定“网上办”、就医购药“扫码办”。对11大类31项经办服务事项进行全流程再造,其中16项事项实现线上线下全区通办。创新推动“无感就医”服务模式,旗中蒙医医院在全旗率先实现“医保电子凭证一码付”与“医保亲情账户刷脸付”双支付功能,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五是落实好国家医保数据“两结合三赋能”联系点工作。加强政银医合作,推行医保贷,依托“医药云贷”业务,积极与合作银行、药企合作,通过互联网渠道办理的全流程线上信用贷款业务。推进经办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让更多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视频办”。在有条件的定点医药机构推广“自助智能药柜”,结合“常规药店”与“智能化运营”,为群众提供自助购药、处方购药及远程问诊购药多场景化应用模式,并支持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为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结算方式。
推进异地就医直报顺民意,让异乡就医“有医靠”。全面落实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切实强化联网就医管理,提升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质效。一是拓宽异地就医备案渠道。加大异地就医线上自助备案服务的推广力度,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内蒙古医保微信小程序、经办窗口等线上线下途径方便快捷地完成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办理。二是拓宽联网结算医药范围。旗内39家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部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市外参保人到我旗就医报销实现“零跑腿”。同时按照“先准入,后规范”的原则,积极落实定点零售药店、诊所纳入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管理,开通职工门诊统筹直报定点零售药店226家、诊所76家,门诊报销由医疗机构延伸至各定点零售药店和诊所。实现医保业务“家门办”“随地办”,打通了医保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坚决落实省内直报和跨省直报政策。持续扩大生育医疗费用直报范围,推进生育津贴“免申即享”。我旗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门诊慢特病跨省医疗费用直接报销,持续提高就医地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四是拓宽医保政策宣传模式。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模式,走进街道乡镇、社区、企业、定点医药机构、机关等不定期开展政策宣传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充分利用医保大厅显示屏、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载体,及时跟进宣传,同时发挥医药机构、服务站点宣传前沿阵地作用,全方位解读医保政策,常态长效加强社会宣传。截至目前,通过医保各类宣传平台及时发布医保政策和工作动态291篇,制作医保宣传政策短视频25部,医保政策解读直播2场,开展医保政策宣讲2场次,开展免费义诊活动1次,发放各类医保政策宣传材料1500余份,现场解答各类问题1000余条。
推进“智能监管”系统提质效,让安全监管“常态化”。全面推进医疗费用智能审核,通过大数据应用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全环节的智能监管。一是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组织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审核人员召开医保智能监管经办审核工作培训会,详细解读经办审核流程、审核规则等重点内容。组织经办机构业务骨干参与医保智能监管业务培训,提高审核人员业务水平,提升审核效率。二是全覆盖扩大监管范围。扎实推进智能监管系统应用,辖区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全部接入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医保智能监控系统落实应用“全覆盖”,医保基金使用全流程监管。同时依托医保智能监管系统,对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动态智能监控,构建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智能监管的基金安全防控机制,发现疑似异常数据、及时分析研判核实,做到精准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织密织紧基金监管网。三是提成效强化结果应用。运用事后审核模块,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基金不合理使用行为进行日审核、月反馈,经过初审、复审、合议、终审的线上审核流程,确认违规问题一清二楚,并及时整改。对“过度治疗”“虚假治疗”“挂床医院”“打包检查”“套餐检查”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震慑。四是加大欺诈骗保宣传和打击欺诈骗保执法力度。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快手等媒体进行多渠道宣传医保政策;线下通过组织现场宣传、培训会议、经办机构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动漫宣传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营造全民守护医保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定点医药机构日常巡查、“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协同公安、卫健、市场等部门执法,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协同联动,持续保持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截至目前,共现场检查定点医药机构202家,集中约谈违规定点医药机构50家,追回医保基金33.93万元,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