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夫,我家那口子刚开始感觉有点心慌、气短、头晕,现在是胸口疼,出汗,不好呼吸,麻烦你来家中给看一下,”“好,家中有药没?我马上过去。”龙口镇红树梁村村医任伟接到龙口镇马栅村赵三小妻子的电话,他简单的了解了情况后,迅速背上“行走的医院”,往村民家赶。
任大夫到村民家中后,当时患者出现胸痛,盗汗,呼吸困难,首先在保证患者不能乱动情况下,他给予了患者心梗一包药。利用全科助诊包为赵三小进行了心电检查,血压测量,然后化验了甘油三酯,心肌酶,整个检查不到十五分钟。检查结果发现有些数据不理想,马上通过“行走的医院”挂上了解放军总医院专家远程门诊号,专家诊断为心梗,建议介入治疗,后患者转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放置了药物球囊,目前病情稳定。
“行走的医院”项目每天免费提供100个三甲医院的远程门诊专家号,乡村医生背上“行走的医院”,能为患者提供心电图、彩超、生化等40余项检查,实现村医现场操作、旗级医生诊断、三甲医院专家远程会诊。村民有就医需求时,只需扫描“宜键180”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二维码,进行一键呼叫或预约上门服务,村医就会背包上门服务。
家住龙口镇红树梁村现年51周岁的赵女士,既往高血压,神经根型颈椎病,近一周眩晕伴恶心,心烦,打来电话诉说了病情后,村医任伟背起行走的医院赶去患者家中,做了相关检查,上传了数据,现场挂了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院专家刘春萍主任的号,不到二分钟视频发来,现场面对面与患者进行询问病史,更改了过去的治疗方案。随访得知患者近几日按照刘春萍主任的治疗方案服药后效果明显,眩晕改善,心烦也不再有。
“想都不敢想,在炕头上还能和北京的大专家面对面看病,而且还给我解决了大问题,不用我往大地方跑,这个社会就是好,村医还是咱们老百姓家门口的健康守护使者”赵女士说。截至6月底,村医任伟背着“行走的医院”出诊84次,心电协诊7次,远程会诊2次,门诊检测血压血糖64次,尿常规化验24次,腹部彩超6次,实现了老百姓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镇的看病心愿。
“行走的医院数字化村卫生室项目”运行以来,截至6月30日,全旗实现远程门诊挂号101次,完成远程会诊101例,其中:一体化管理牵头医院向上级医院会诊完成5例:村卫生室向全国19家三甲医院远程会诊96例,心电图完成数据169例,心电图诊断45例。在初筛疾病、突发疾病远程救助指导、慢特病用药调整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群众花的钱少了,走的路少了,获得的健康保障更强了。
据悉,“行走的医院”数字化村卫生室+人工智能+远程门诊是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导,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发起的医疗帮扶项目;是准格尔旗委、旗政府2023年的一件民生实事、大事;是解决基层村医缺设备、缺技术、缺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新举措。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旗级医院、各苏木乡镇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与三甲医院的互联互通。为基层医生配备智能化“全科医生助诊包”,构建“互联网+远程诊疗”模式,通过行走在千家万户的乡村医生,背着二甲医院的装备、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走进老百姓家里,实现大病不出村,打通全民健康分级诊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