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鄂尔多斯市农科院围绕自治区“五大任务”与鄂尔多斯市“三个四”目标任务,凭借着专业的科研团队、严谨的科研态度以及不懈的探索精神,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地区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研动力,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种业振兴领域,市农科院始终秉持着创新驱动、服务农业的理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成本,对众多资源材料开展了种植、观察、鉴定、杂交组配、新品系选育等工作,最终成功选育出4个农作物新品种。其中:鉴定糜子新品种3个,审定玉米新品种1个。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既助力提升本地的粮食产量、切实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也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固防线贡献了力量。同时,鄂尔多斯市旱区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建成,这是我市第一座农业种质资源保存标准库。对于保护我市及周边旱区作物物种多样性、推动农作物种质创新,地区适生性高抗优质新品种选育起到关键作用,也标志着我市的农业种业科研平台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在草产业领域,鄂尔多斯市农牧局与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工作站落地鄂尔多斯,由张英俊教授牵头,同时市农科院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并承接具体工作,双方将在优质草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助力现代草业产业园区建设。
在羊绒材料创新领域,市农科院在实施新型功能化阿尔巴斯羊绒针织纱及加工新技术研发项目中,成功研发出兼具抗菌防臭与单向导湿功能的高端运动羊绒产品,具备显著的市场价值与社会效益,既拓展了羊绒应用领域,也助力了“世界级绒都”建设。
在绒山羊优质种质资源研究领域,成功研发出首个阿尔巴斯绒山羊种质资源精准鉴定50K液相芯片,该芯片为有效促进阿尔巴斯绒山羊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利用与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成果转化领域,实现了1个自主选育糜子新品种的市场成果转化,为“种业振兴”及小杂粮产业发展贡献了应有的力量。此项成果转化不仅实现了小杂粮品种在品质和产量方面的突破,也为科研创新赋能农牧业产业提供了成功范例。
科技赋能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地区经济繁荣、乡村振兴以及保障民生的意义重大。2025年,市农科院全体科研工作者继续发扬不怕苦肯吃苦的科研精神,砥砺前行,全身心投入到各项科研工作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继续奋进在农牧业科研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