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官方微信

首页>公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
乌审旗乌兰什巴台村:精心纺织“小手套” 助力乡村“大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28 10:23:04      作者:张靖 杨倩      来源:乌审旗      【  保存
  打印       
分享到: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乌审旗乌兰什巴台村围绕“二产拉动一产”工作思路,持续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使“小”产业发挥“大”作为,实现以工促农、双产联动,推动乡村“大”振兴。

“哒哒哒……”在乌审旗乌兰什巴台村劳保手套厂,缝纫机踏板声此起彼伏,1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一双双手套在工人们的巧手中生产出来,加工好的手套将发往周边多家大型企业,精致的做工收获了大批好评。“村里办的手套加工厂让我有了再就业的机会,我也重拾了信心,利用空闲时间来这里上班,在家门口也有钱可挣啦”乌兰什巴台村脱贫户吴凤莲笑着说道。

前些年,乌兰什巴台村是个比较贫困的村,因地块零散,使得种养殖业受限,是典型“村弱民穷”的“贫困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立足村情民情,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积极探讨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结合周边有中天合创、中煤等多家大型企业的地理优势,最终确定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建设劳保手套厂。该厂在原村小学旧址改建而成,共投资130余万元,占地面积1500㎡,建筑面积1000㎡,有专业生产机器设备30多台,年产量可达300万双,由村集体成立股份公司控股,以自行承包方式运营,主营业务为劳保手套生产加工、销售,村民均为股东。

该村劳保手套厂为当地2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30台纺织机每天可生产手套5000双,实现日产值9000元。随着村集体经济产业的发展壮大,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越来越足。

脱贫户贺子华就是手套厂办起后优先上岗的,工作轻松又不繁琐,第一天工作他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贺子华激动地说:“村里成立了手套厂,我们可以优先上班,不仅能多一份收入,家里的农活儿也不误。”

近年来,乌兰什巴台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各类产业,除手套加工厂外,还建起了生物质颗粒厂,产业发展有了基础,村里渐渐留住了优秀的年轻人才,推进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了。2021年,乌兰什巴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70万元,其中纯收入突破150万元,集体经济驶入“快车道”,成功并道“百万村”序列,使原来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一村富不算富,带动大家富才算富。乌兰什巴台村自己发展起来后,通过“强村带弱村”形式,吸纳我旗纳林河村、达汉庙嘎查130万元资金入股,截至2021年底为上述两个嘎查村共分红13万元。依托劳保手套厂优势,与鄂托克旗深井村形成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关系,为该村增加集体经济收30余万元。

转载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做回链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鄂尔多斯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号-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7-8581170(工作时间)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

邮箱:ordosxxbs@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6030200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