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教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培养环节和过程。
然而,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却普遍存在教师年轻、教学经验不足、业务水平较低、教育信息化水平较差、学生学业水平较低等情况。
如何解决这一现状?市教研室在教育扶贫中出实招,探索出一条提高农牧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近日,市教研室组织语文、数学两个主科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名师组成送教团队走进乌审旗乌审召镇查汗淖尔学校进行教学教研帮扶。为该校635名师生送上了新理念教育的“大餐”。
“杨老师送教到我们学校,把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手把手向我们传授教学经验,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提高,受益匪浅。”查汗淖尔学校的语文教师刘阳深有感触地说。
授课过程中,专家名师们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该校师生切身感受到不一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杨巧梅老师的语文课巧设情景,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唤醒师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白月雨老师的数学课,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活动结束后,查汗淖尔学校的89位教师意犹未尽,下课后依然和各位名师专家们交流。他们互加了微信、建立了微信交流群,约好了与名师网上对话。一次培训,因为高效,因为精彩,更因为“接地气”而与众不同。参训教师们通过师徒结对、跟岗培训、团队研修、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希望将新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发展方向等学深学透、充分消化吸收并运用到工作岗位上,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够使农牧区的孩子享受到城区优质学校的教学水平,为城乡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为查汗淖尔学校的这次送学活动,只是市教研室“定向教研”活动的一个缩影。2018年,市教研室这种教研帮扶除了送到查汗淖尔学校,还送到乌审旗河南学校、杭锦旗巴拉贡学校、鄂托克旗蒙西阳光学校、鄂托克前旗上海庙学校、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等学校。
近年来,为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提高农村牧区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农村牧区的学生提供高水平的优质教育,市教研室按照《鄂尔多斯市教育精准脱贫三年(2018—2020年)攻坚行动方案》要求,拓宽精准扶贫工作思路,面向农村牧区开展“定向教研”活动。通过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在讲、备、考等教学常规方面的教学行为,着力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使学生得到良好优质的教育,从而助力教育脱贫、教研脱贫。
据了解,“定向教研”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利用网络资源,以“市级名师大讲堂”形式开展“远程互动教学研”活动。二是教研员深入薄弱学校送教下乡,开展讲示范课、听评课等活动,一般持续3—5日,力图对所有学科、所有教师进行“面对面”指导。三是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市旗两级教研室教研员全体深入学校开展蹲校教研指导。
市教研室主任辛曦丽介绍,为确保“定向教研”活动取得实效,市教研室着力从五方面下足功夫:
——指导学习新课程标准,帮助农村牧区学校教师深刻领会《课程标准》中所阐述的教育思想理念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探索,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等不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型课堂教学形成风气;
——以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教学指导团队进行教学实操示范引导和面对面帮教专业引领,将优秀的、先进的教学实践经验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送入学校;
——加强备课指导,优秀教师和乡村牧区学校教师共同备课,规范教师备课的流程、方式方法,提升教师针对学生学情、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法以及科学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
——组织乡村牧区学校教师听评课,通过观摩教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完善备课中的不足,丰富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
——加强作业布置与讲评指导,组织作业布置、批改、讲评的实践研究,特别是针对作业设计中如何选题、用题和试题的训练功能等进行研究,提升作业布置质量和效果,摒弃“作业越多越有助于学习”的错误观点,改变靠重复性训练作业提高学生成绩的做法。
“今后,市教研室将继续深入开展‘定向教研’,帮助农村牧区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并努力扩大帮扶范围,促进农村牧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协调、均衡、内涵发展。”市教研室主任辛曦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