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区2024年第三季度市场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一、经营主体发展总体情况
(一)实有经营主体增(减)速情况。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全区经营主体(含分支机构)发展到13769户,同比增长13.9%。其中,企业5742户,同比增长11.9%;个体工商户8017户,同比增长15.4%;农民专业合作社10户,无增长。
表1 经营主体总量登记情况统计表
经营主体 | 户数(户) | 注册资本(万元) | 从业人员(人) |
各类企业 | 5742 | 14252661 | 29236 |
个体工商户 | 8017 | 72816 | 15022 |
农民专业合作社 | 10 | 10485 | 182 |
合计 | 13769 | 14335962 | 44440 |
(二)新设经营主体态势。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全区共新设经营主体636户,同比减少13%。其中新设企业228户,同比增长8.1%;个体工商户408户,同比减少21.5%。
表2 2023年第三季度及2024年第三季度新登记经营主体户数情况对照表(单位:户)
经营主体 | 2023年第三季度 | 2024年第三季度 | 同比 | ||
新登记数 | 所占比重 | 新登记数 | 所占比重 | ||
各类企业 | 211 | 28.9% | 228 | 35.8% | 8.1% |
个体工商户 | 520 | 71.1% | 408 | 64.2% | -21.5% |
合计 | 731 | 100% | 636 | 100% | -13% |
(三)经营主体净增量情况。从退出情况看,2024年第三季度注吊销经营主体406户,同比增长62.4%;其中注吊销企业122户,个体工商户284户。2024年第三季度,经营主体净增量230户,比同期净增量减少52.2%。
表3 2023年第三季度及2024年第三季度注销经营主体户数情况对照表(单位:户)
经营主体 | 2023年第三季度 | 2024年第三季度 | 同比 |
各类企业 | 73 | 122 | 67.1% |
个体工商户 | 177 | 284 | 60.5% |
合计 | 250 | 406 | 62.4% |
(四)千人拥有经营主体情况。截至 2024年第三季度,全区千人拥有经营主体108户,千人拥有企业数45户,千人拥有个体户63户。
二、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一)经营主体结构。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全区实有企业5742户,个体工商户8017户,个体工商户在经营主体中占比近六成。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数量之比为1:1.4,较去年同期1:1.3稍有提高。
(二)企业发展情况。2024年第三季度新设立企业228户,其中批零业57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8户,建筑业26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4户,信息传输业18户,制造业12户,住宿和餐饮业9户,其它各类行业44户。
(三)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2024年第三季度新设立个体工商户408户,其中住宿和餐饮业129户,批零业118户,居民服务业69户,制造业24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户,建筑业16户,文化体育娱乐业13户,其它各类行业19户。
(四)农业合作社发展情况。2024年未新设立农业合作社。
三、行业发展总体情况
教育行业存活率较高。从实有经营主体数量看,除“农林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热燃水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行业外,10个行业大类(不含其他类)均同比保持正增长。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金融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主体数量同比增速超10%,“教育”增长150%,位列18个行业之首。
从新设退出比情况看,“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5个行业,每新设100户经营主体退出户数低于35户,行业主体存活率较高。
四、相关建议
从总量上看,康巴什区经营主体户数持续稳定增长,但是整体规模较其他先进地区仍存在很大差距。在关注总量增长的同时,更需重视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和活力,通过多种措施,以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为中心,做好经营主体扶持帮扶工作。
全力推进“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积极推行不见面审批,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企业设立申请、受理、核准、发照、公示等各个环节全程网上“无纸化”办理。
营造宽松市场准入环境。认真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市场准入的便利政策,营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准入环境,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引导更多群众自主创业和就业,努力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推广。电子营业执照是经营主体的“电子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通过媒体转发、窗口咨询、上门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指南,第一时间为经营主体提供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