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建提复字〔2024〕181号 签发人:邬建勋
刘翠委员:
您的《关于推动我市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提案》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聚焦加快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立足新能源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全力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制定出台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方案,与欧阳明高院士团队共建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打造制储运加用“五位一体”的氢能产业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已获批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10项,总制氢规模18.63万吨/年,配套新能源装机规模557.45万千瓦,总投资370.19亿元。
一、推动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成立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清华大学新能源产业创新中心,建成氢能源储运应用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研发中心,重点开展水电解槽、输氢管道等整机设备研发和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深化与欧阳明高院士团队的合作,全面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一期实验室已基本完工,海德氢能先进电解水制氢系统目前已具备电解槽装备组装能力。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引进培养清洁发电、新能源高效制氢、新型储能等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形成人才合力。
二、加大“风光氢储用”一体化项目建设。目前,我市第一批3项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剩余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内政办发〔2024〕24号)相关要求,正在完善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已征求各旗区人民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在项目指标、制氢项目选址、制氢站建设补贴等方面对绿氢生产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补贴,为降低绿氢生产和使用成本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统筹布局氢能管网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既有管道基础,积极探索建设输氢管道,先行开展输氢管网建设和先导试验,打造氢气储运基础设施体系。编制《鄂尔多斯市氢能管网发展规划(2023-2030年)》,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参与并主导我市输氢管道建设。完善现有天然气管网,开展输氢管道建设,向自治区争取明确西部天然气公司为自治区省级管网公司,统筹规划建设天然气管道“全区一张网”,重点推进长呼复线与陕京四线互联互通、蒙东管道与中俄东线联通、长呼复线与大东管道互联互通等项目建设,实现自治区管网与国家管网、中石化管道互联互通。
四、开展多元应用先导示范。以氢交通、氢化工等为应用场景,加快建立煤炭矿区绿氢应用体系,同步完成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市政车辆、乘用车等领域替代应用示范。截至目前,各类氢燃料电池车辆达到5000台以上,布局100座以上各类加氢站,交通用氢规模达10万吨以上,绿氢交通体系基本建成。加快宝丰绿氢耦合制烯烃、乌审旗风光融合绿氢化工项目等示范项目建设,推进煤化工+绿氢耦合发展,助力煤化工等产业向低碳、零碳转型。“氢洲”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筹划设立100亿元氢能专项基金(首期20亿元)用于投资氢能管网、加氢基础设施等项目,已落地国内首个绿色氢能关键装备检测实证基地,UNDP绿色氢能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五、积极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绿氢生态创新区、国家技术创新基地(氢能)标准验证中心、氢能装备检测认证平台等载体建设,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所等机构开展氢能及燃料电池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支持企业参与制定或修订国家、行业标准。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2024年7月5日
(联系人:胡健;联系电话:0477-858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