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项管理”到“双减”政策,可以看出教育部“小切口、大改革”的力度和决心。2021年暑假,我校认真解读政策并制定实施方案,开学初一边推进,一边摸索,一边修正,半个学期以来增效减负已初见成效。
共教研,科学设计促“双减”
教研组以“减负增质”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并紧紧围绕学生学情,指出了各个年级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并且集年段老师之力,制定出了如何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可行的计划。
教师可以结合各年级教材特点,设计自己年级的课外特色实践性作业。语文学科做读书笔记,数学学科做思维导图,英语学科进行英文配音,综合组各学科语言交流。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进行有意义的识记。
学校的“双减”工作作了具体的指导: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维,培养思维的最好场所是课堂,所以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树立“减负不减质”的观念,要加强作业管理,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老师要在课堂上下工夫,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含量,帮助学生找准落脚点,并优选作业,精心设计,不断提升作业质量,让“双减”落地落实。劳动教育,助力“双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此,我校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呼吁学生热爱劳动,走进生活。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作为新世纪的学生,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
相信,只要大家愿意去做,一定能从劳动中获得许多快乐,同时也获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请同学们记住: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让我们都来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吧!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培养学生自立自理的能力,在劳动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勤于实践的良好品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奠基幸福人生!
兴趣小组促“双减”,阳光快乐溢校园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
课后服务期间,老师进行作业个别化辅导,面批作业,充分保障学生作业不出校门,同时学校以学生爱好为出发点,成立了篮球、足球、射箭、合唱、美术、等多项兴趣小组,由相关教师辅导,制定活动计划。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参加。
铃声一响,参加课后兴趣小组活动的同学纷纷来到活动场地,有的打篮球,有的练字,有的朗诵,有的画画,有的跑步......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把孩子们从单调无趣的繁重课业压力中解脱出来。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少儿锻炼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还可以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积极、团队合作、机智、自信、遵守规则等优秀的品格,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看,运动场上一个个矫健身影惹人眼球……
音乐艺术不仅能让孩子们得到情感的满足和美的熏陶,培养良好的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通过训练和活动,还能净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通过音乐艺术去体验真、善、美。让孩子在歌唱训练中认识到,合唱中不止有"我",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意识。
美术能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以及审美兴趣和态度,同时也培养他们的个性、思想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孩子们挥动着手中的画笔,用小小的笔尖静静地描绘着他们心中的整个世界,仿佛要将整个内心铺满画纸!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协调发展;开发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
“双减”之下,我们这样带孩子,参加小小导游实践活动
我校多元精彩的课后服务模式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不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真正体现了课后服务的“减负增效”!课后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恰如冬日的一抹暖阳,用最绚丽的色彩照亮了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今后,我校课后服务将继续着眼于学生成长,强化服务意识,为教育教学服务,努力做到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课后服务长效机制,继续丰富兴趣小组活动的类型,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我们相信,开展课后服务,让爱心延续,一定会让孩子们快乐生活、幸福成长,成为更好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