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旗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长,近三年累计投入13.18亿元。2018年,全旗初中、小学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中的公用经费为4243元和4312元,同比分别增长30.28%和64.88%。
全旗师资队伍持续壮大,2016年以来,累计引进和招聘优秀教师328人,教师总人数达到1500余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保持100%,拥有种子教师23名。
全旗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现有学校、幼儿园27所,在建2所,学前适龄儿童入园率超过98%,九年义务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2019年中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高考一本上线21人,本科上线率超过65%。
全旗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学前教育富有特色,义务教育顺利通过国家基本均衡认定,城川小学被教育部确定为“智慧教育试点学校”,旗职业高中民族手工艺专业被评为国家首批民族文化传承示范点,旗蒙小学、蒙中被评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
这些数字、这些成绩,横向与其他地区相比也许并不起眼,但从时间纵向来看,却是逐年向好、持续攀升,这缘于旗委、政府始终秉持一个重要原则——教育必须优先发展,也缘于我们对自己的清醒认识,经济总量小、发展底子薄,要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对我们自己有信心,因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这信心来源于顶层设计的政策引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的高瞻远瞩,到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的深切期待,再到“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亲切寄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相继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这些总揽全局的顶层设计,不仅为基层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也让基层群众感受到了国家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教育红利。因此,我们要相信,有了国家的战略部署、政策支持,有了旗委、政府的坚决贯彻、深化落实,我们鄂前旗的教育就一定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这信心来源于我们多年的接续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经过三十多年的接续奋斗,我们不敢说鄂前旗的教育是全市最好的,但最起码是历史最好水平,所以说,鄂前旗的教育事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与北京衡越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成果初现;与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将民族教育发展并入了“快车道”;整洁干净的校园环境、完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幸福成长的学生笑脸,学校正成为鄂前旗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因此,我们要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旗委、政府将不断创优办学模式,加大教育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丰富拓展学生成长路径,让鄂前旗的孩子不再为求学远赴他乡,让家长不再为抚育子女两地奔波;让鄂前旗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
这信心来源于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当前,我们鄂前旗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更为期盼。但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改善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提升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也绝不是一朝一夕、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必须要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旗委、政府的一贯政策支持,更需要人民群众的理解包容,主动参与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积极维护师道尊严和教学声誉,不因一时失败,就对我们的教育妄自菲薄,也不因些小成绩,就沾沾自喜、妄自尊大。因此,我们要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把共同期盼变为共同行动,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最大公约数,鄂前旗就一定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时代赋予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天,鄂前旗正在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迈出探索性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纵深推进教育改革,我们责无旁贷、使命在肩。放眼未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打造一流的教育质量依然是鄂前旗教育事业发展始终不动摇的初心坚守,依然是我们10万多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不放弃的发展追寻,我们也坚信,厚道泽众,行则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