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旗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旗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旗各族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旗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综合实力稳中有增。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5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194.3亿元,增长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7000元和12850元,增长7%和12.2%。
——产业转型扎实推进。一是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开复工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8项,完成投资17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64.8亿元。伊泰红庆河、国电察哈素等大型煤矿建设进展顺利;加强煤炭市场管理,并通过与神华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外购煤业务等措施稳定煤炭产销市场,全年生产原煤1.88亿吨。园区建设和“双百亿”工程扎实推进,鄂尔多斯江苏工业园区、圣圆煤化工基地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完成项目投资44.8亿元。兰海矿用自卸车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西北特种电缆项目实现试生产,中煤装备制造节能电器项目具备试生产条件。汇能一期4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主体工程基本竣工,汇金达环保溶剂油一期项目、正能循环经济产业链部分项目投产,神华煤液化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全年生产各类油品90万吨,第二、三条生产线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国家煤炭直接液化工程化实验室、神华煤直接液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户我旗,为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提供了科技支撑。两个园区及五家骨干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63亿元、利税284亿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青鸟蒙兴年产1000万吨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示范项目、益鑫得天然气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1个,合同投资总额1160亿元。二是现代服务业有效推进。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8亿元,增长3.6%。札萨克物流园区鑫聚源煤炭物流配送中心累计发运煤炭700万吨,空港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与神东公司合作启动建设了神东圣圆煤炭物流园区。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一期土建工程全部完工,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分别合作成立了考古文博实习基地、电影教学实践创作基地。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成功申报国家级科技和文化融合示范基地。乌兰活佛院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内外装修;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接待游客2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3亿元。丽景广场投入运营,海达、万力太阳城等大型综合商场正在进行内装修;华夏银行等3家金融机构入驻我旗,全旗银行类金融机构达到18家,居民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20亿元和184亿元,同比增长19.9%和15%。三是现代农牧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牧业实现增加值7.2亿元,增长1.4%。实施农牧业品牌战略,加大对“敏盖”白绒山羊等特色农牧业的支持力度,新增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旗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4家,农牧业产业化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6个,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拓宽改造市政道路36公里,高层区市政配套、迎宾大道拓宽改造等工程全部完工,核心区道路里程拓展到283公里。阿镇污水处理厂二期土建工程全部完工,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新增机动车停车位4000个,新建水冲公厕21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天然气、自来水供应普及率分别达60%和100%;核心区新增供热面积19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覆盖率达94%。加强公园、广场和街头绿地建设,新增绿地82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7%;精心打造东红海子湿地公园、天元广场、郡王府广场等城市公共休闲空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7平方米。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进回迁安置,全旗完成住宅安置2584户2633套、商业安置199户5.2万平方米。着力强化城市管理,对阿镇地区新建住宅小区进行了综合验收,投资800多万元对部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对主城区30余条主次干道的路灯和楼宇亮化进行调整,核心区照明设施用电节约率达50%以上;加强市容市貌、公共秩序和市政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札萨克镇列入全市首批特色小城镇建设试点规划。
——发展条件持续改善。西红海子至东红海子输水工程、赛蒙特尔及周边煤矿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具备输水能力。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320公里,新增供电能力480兆伏安,空港园区等4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新增公路205公里,南绕城公路主线贯通;包西铁路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旗内建成铁路总里程达233公里;鄂尔多斯机场开通27条航线,与32个城市实现通航。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和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矿区移民1235户3105人;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32天,优良率达92%;万元GDP能耗下降3.2%;完成绿化造林12万亩,全旗植被覆盖度达88%,森林覆盖率达41%。
——民生及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在财